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中央带头全民行动构建节约型社会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5.27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俭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去年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基本依循。此后各地各部门普遍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在经济建设领域,国务院则先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等,掀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潮。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并利用市场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资源。  制度是保证,落实是关键。除大力削减“三公”经费外,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还带头厉行节约能源资源。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14%、4.01%、6.86%,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2.85%。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中,相关部门严把能评、环评、用地审查关,严惩违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各地不断强化节能监督考核的能力建设和宣传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除了大力削减“三公”经费外,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还带头节约能源资源。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司日前透露,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工作取得成效,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14%、4.01%、6.86%,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2.85%。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资源。如今,资源节能集约利用成为人们厉行节俭的重要内容。  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浪费却十分严重  “中国经济今年跃升世界第一了吗?”最近,由一份世界银行报告引发的这场讨论颇为热闹。面对飞来的“第一”桂冠,中国人格外冷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付出了很高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刻不容缓。  中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是28%,石油、天然气是7%,铁矿石是17%。即使是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在人均资源水平不高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6%,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到20个百分点。  比先天不足、后天粗放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资源窘迫的现状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各种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在消费上讲究排场、盲目攀比,在餐桌上大吃大喝、奢侈铺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这种奢侈浪费的状况如不及时遏止,将会加剧资源环境矛盾。  强化监督考核推动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社会,主战场无疑在经济建设领域。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八项规定、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从国务院到各部门各地方,都在不断强化监督、考核,节能减排不断向前推进。  今年3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为了强化责任,有关部门已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上万家重点用能单位和8家中央企业,国家每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业进行评价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并先后对3家中央企业、3个省(区)、6个城市实施环评限批。  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国家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新增产能,严把能评、环评、用地审查关。同时,各地开始关停小火电机,以及炼铁、炼钢、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  各地强化了节能监督考核的能力建设和宣传活动。各地加强污染源监控,全国共建成345个省、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对1万多家国控重点企业实施自动监控,有648个县级监测站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各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生活理念渐入人心。  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资源  在强化行政监督考核的同时,政府还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居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三年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安排资金支持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引导社会各界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节能能力约1.75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2900万吨。  政府还通过调整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推行脱硝除尘电价、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在节能、节水、环保等领域按规定实行增值税、所得税减免优惠,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取消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  通过经济手段对企业和居民的引导,一些重点领域和项目节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了2.2亿吨标准煤。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5%。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基本达到100%。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0.9%。  政策引导显现效果。“十二五”以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了5.5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8%提高到了9.4%。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落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持续实施,以及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出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时代新风正在吹遍神州大地。(记者 朱剑红)    念好“紧箍咒” 打好“组合拳”——各地各部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收获实效    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整治“楼堂馆所的豪华”“节日期间不正之风”,再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发布……党中央驰而不息反浪费,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节约措施,杜绝公款浪费现象。相关制度频繁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紧箍咒”越念越紧,“组合拳”越来越密。    ……    正气上扬,带来清风扑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深入人心。党政机关开始自觉过紧日子,不搞庆典、不开大会、不外请嘉宾形成风气,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点击详细)        扬传统美德 树时代新风    党风政风之变,引领社风民风。今年以来,“虚火旺盛”的行业继续遭遇“寒流”,高档宾馆、酒店生意持续下降,高档礼品回收点门可罗雀。 
  “高档烟酒几乎无人问津,为亲朋好友送礼买得最多的是牛奶、八宝粥等物美价廉物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超市的老板靳建军,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以往春节和今年春节的销售状况。(点击详细)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社会公众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参与节约行动    在湖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高校,不少师生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为提倡节俭,不少高校食堂和饭店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满足不同饭量人的需求,减少浪费。    专家表示,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组合拳”发力下,愈演愈烈的茶叶过度包装现象,终于被踩住“刹车”,礼盒从奢华走向简洁,显示包装市场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正在回归。(点击详细)    尚节俭:久久为功得民心    “俭,德之共也”“取之有度,用之以节,则常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等制度措施,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一年多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明显收敛,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改变。”对于“八项规定”等制度带来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如是说。    文明、健康、科学、节俭的消费习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周淑真说,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树立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理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行动指引。(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