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马克思主义再造“青春中国”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5.04

  【核心提示】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受访学者表示,虽历经95年的风雨沧桑,但“五四”的青春呐喊穿越世纪风云,永远回荡于当代中国昂扬奋进的历史新征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之一李大钊曾这样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只演一回”的五四运动犹如不灭的灯塔,“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精神薪火相传、光耀后世。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谈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受访学者表示,虽历经95年的风雨沧桑,但“五四”的青春呐喊穿越世纪风云,永远回荡于当代中国昂扬奋进的历史新征程中,激励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青春怒吼救亡苦难中国

  “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1840年后,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的深渊。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苦苦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洋务的药方、维新的药方失败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回拨历史的指针,将时间定格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自近代以来首次跻身战胜国的阵营,然而,国人寄予厚望的巴黎和会没有带来公理正义,反而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无路可走的彷徨焦虑、郁积已久的民族耻辱感,骤然导致了一次山崩海啸的大爆发。北京爱国青年学生举行爱国游行示威活动,泣血怒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以上海为中心,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回望1919年的那个5月4日,赵家楼那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照亮了中国现代史幽暗的前夜。

  “五四运动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唤起了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促进民族觉醒,提升了广大国民的国家责任意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刘晶芳如是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从根本上超越了历史局限,既不是借古人之魂去扶起已经倾倒了的政治轴心,也不是借爱国之名去维护已经倾倒了的旧的道德价值体系,而是把爱国主义精神同反帝反封建这一深刻的时代使命结合起来了。

  马克思主义再造“青春中国”

  当人们谈到五四运动时,不能不谈及与之相伴的另一场运动——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为兴起的标志,知识界推动了这场以民主和科学为灵魂的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

  正如“五四”先驱所期盼的那样,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从不同角度寻求和提出中国社会改造之途。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对一些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济世良方产生了失望情绪。

  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思想解放洪流中,人们通过对各种救国学说和主义的反复比较和缜密思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告诉记者,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有亲英美派、有亲日派,但很少见人宣传俄国,更遑论主张师法俄国。五四运动以后,由李大钊宣传俄国革命的个别声音发展到一股新兴的社会主义思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龚云看来,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起点。此后,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思潮进入中国知识界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刘晶芳谈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促进作用。“没有五四运动的催生,中国共产党很难在1921年正式建立起来。”此外,刘晶芳表示,中国共产党正是沿着五四运动开启的新式民主主义革命方向,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除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五四运动史研究将迎来新的高潮

  “自五四运动发生的第三天起,就有人对此作了研究和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大华告诉记者,人们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研究长盛不衰,可以说,五四运动史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显学。

  对五四运动研究在近年来深入推进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志敏进行了简要梳理。一是思想文化依旧是重点,出版了若干专著探讨“五四”思想的内涵、轨迹,及其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二是视野范围拓宽,除继续辨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精神之外,不少学者从社会转型或现代化视野探讨“五四”的贡献或不足;从中西对比中考察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理性缺欠等。

  欧阳哲生告诉记者,研究五四运动史这样重大的历史题材,往往会有“温故而知新”之感。他说,明年将是《新青年》创刊一百周年,2017年是新文学运动一百周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可以预见,有关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在未来四五年内将迎来新的高潮。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和视角,对五四运动会有不同的评价。国内外有人对五四运动持全盘否定态度。龚云说,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把五四运动“一锅端”,认为五四运动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是激进文化对传统的简单否定。多位受访学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公正客观看待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虽然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对孔孟儒家思想的批判有偏激之处,但在救亡压倒一切的大革命时期,这种偏激是无法避免的。更不能因此否定五四运动,抹杀其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不朽功绩,对国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进步意义。

  弘扬“五四”精神成就中国梦

  回望95年前那些穿越历史的不朽青春,当代中国人要做的,不仅仅是纪念“五四”,而且要继承“五四”,弘扬“五四”。

  继承“五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郑大华表示,此时的解放思想,是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进一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中,从对西方价值观念的迷信崇拜中,从旧的条条框框、旧的习惯势力、旧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继承“五四”,要继承“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中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历史方位清晰标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正如郑大华所说,这一代青年人的人生路注定与中国梦交织在一起,当代青年当勇担时代责任,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继承“五四”,就是要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欧阳哲生说,民主、科学被指认为现代化的方向,但民主、科学如何在中国生根、壮大,一直是“五四”以来困扰知识分子的难题。五四运动提出了这些问题,它是一个伟大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仍有待几代人甚至更长期的努力。“我们如能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真诚的努力,并产生实际的成果,就是对历史的交待,也是对五四精神的发扬和光大。”

  回望“五四”,青春不朽。这首镌刻在历史长河的青春史诗,曾经激励了数代中国人,也必将为民族复兴奏响青春乐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毛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