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文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认同感,促进文化多样性,激发人类创造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电白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含有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曲艺、民间手工艺、生产习俗、传统体育与竞技等类别。这些传统文化分布在全区各乡镇,南边沿海地区有独具滨海特色的赛龙舟等文化遗产,内陆地区主要有单人木偶戏、文堂班、纸扎、舞狮等。
原电白县文化部门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有民间文学线索37条,民间音乐线索4条,民间舞蹈线索8条,民间手工艺技艺线索1条,岁时节令线索2条。
原茂港区经文化部门普查登记、建立档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项,其中民间戏曲1种,民间曲艺1种,传统体育与竞技1个,民间手工技艺4个,民间故事、传说3个,民间歌谣13首,民间谚语37条,人生礼俗2条。
电白区单人木偶戏、电城高脚狮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城麒麟舞、树仔鳌鱼舞、旦场人龙舞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岭鼻吹笛、电城蚝炸、罗坑米酒制作工艺、望夫竹编技艺、电白民歌、大榜蚝歌等项目被评定为县级保护名录。
其中重点项目资源的分布、价值、现状如下:单人木偶戏:学术界普遍认为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现分布于电白区羊角镇、坡心镇一带。单人木偶戏是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融汇了雕刻、服装制作、木偶表演、剧本、曲调等元素。
单人木偶戏没有固定的表演场地,戏棚以杉木条搭成,四柱八横,4尺见方。表演时,艺人一手握身竹,一手操纵手竹,做出各种动作。木偶的口、眼、手、头颈都可活动,可作开合扇子、斟酒、舞剑、格斗、杀头等动作。单人木偶班演出时,唱、做、念、打都是一个人完成。有些身怀绝技的艺人,能够脚趾夹着木棒打锣击鼓。艺人一张口既要唱男声,又要唱女声,还要模仿猫狗等各种动物叫声,在表演激烈或热闹的场面时,还要模仿各种的喊杀声,打斗声或嘻笑、怒骂、哭喊声等,十分生动逼真,引人入胜。
高脚狮:主要分布在电城镇,源于明末清初,其扎根于电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舞蹈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城历史文化特点,对研究电城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电白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是广东省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奇葩瑰宝,国外友人称之为“中国高脚波斯猫”。受到现代强势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高脚狮出现了危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趋向追求西方娱乐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渐失兴趣,高脚狮舞原班表演者大都进入了老龄阶段,出现了青黄不接和日渐萎缩的局面,因此现阶段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培养年轻一代表演者,使之后继有人。
人龙舞:主要分布在旦场镇旦场村,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是由村民创造和发展,深深扎根于当地民间,整个茂名地区仅此一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价值,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的舞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含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人龙舞受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的思想冲击,已有10年不曾舞人龙活动,改革开放后,人龙舞得到恢复和发展,不过该舞蹈的活动范围目前仅限于一村,地域小,应该对其保护推广,不断扩大后继表演队伍力量。
鳌鱼舞:主要分布于树仔镇山美村,起源500年历史,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舞蹈色彩,对研究树仔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树仔的 历史文化特点,是电白优秀民间舞蹈,是广东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形式。鳌鱼舞作为传统舞蹈节目 同样面临当代文化的影响,发展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表演者趋老年化,青年表演者日渐减少,出现青黄不接的危机。
麒麟舞:主要分布于电城镇楼阁村,起源1000多年历史,是电城人民传统突出表现的结晶,富有电城人的性格、精神、信仰文化价值取向,对研究电城古老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民俗学研究素材价值,已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麒麟舞在文革期间被禁演,直到1980年才得到恢复和发展,1986年,电城镇楼阁村文化室以此参加茂名市民间舞蹈汇演获得三等奖。2001年经过改编《麒麟献瑞》参加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获得金奖,2005年该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二金五银七铜的奖励荣誉,成为茂名民间动物舞蹈文化品种。、维护好、发展 好 广大 职工 群众的 根本利益,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的核心工作抓好;要 促和 谐 ,从 解决 劳动就业、 工资收入、 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 问题 入手,维护职工权益,真心 实意地为职 工 群众 办实 事、办好 事,把工 会建成广大职工 群众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护好、发展 好 广大 职工 群众的 根本利益,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的核心工作抓好;要 促和 谐 ,从 解决 劳动就业、 工资收入、 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 问题 入手,维护职工权益,真心 实意地为职 工 群众 办实 事、办好 事,把工 会建成广大职工 群众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
来源:南方日报
电白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含有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曲艺、民间手工艺、生产习俗、传统体育与竞技等类别。这些传统文化分布在全区各乡镇,南边沿海地区有独具滨海特色的赛龙舟等文化遗产,内陆地区主要有单人木偶戏、文堂班、纸扎、舞狮等。
原电白县文化部门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有民间文学线索37条,民间音乐线索4条,民间舞蹈线索8条,民间手工艺技艺线索1条,岁时节令线索2条。
原茂港区经文化部门普查登记、建立档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项,其中民间戏曲1种,民间曲艺1种,传统体育与竞技1个,民间手工技艺4个,民间故事、传说3个,民间歌谣13首,民间谚语37条,人生礼俗2条。
电白区单人木偶戏、电城高脚狮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城麒麟舞、树仔鳌鱼舞、旦场人龙舞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岭鼻吹笛、电城蚝炸、罗坑米酒制作工艺、望夫竹编技艺、电白民歌、大榜蚝歌等项目被评定为县级保护名录。
其中重点项目资源的分布、价值、现状如下:单人木偶戏:学术界普遍认为木偶戏“始于汉,兴于唐”,现分布于电白区羊角镇、坡心镇一带。单人木偶戏是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融汇了雕刻、服装制作、木偶表演、剧本、曲调等元素。
单人木偶戏没有固定的表演场地,戏棚以杉木条搭成,四柱八横,4尺见方。表演时,艺人一手握身竹,一手操纵手竹,做出各种动作。木偶的口、眼、手、头颈都可活动,可作开合扇子、斟酒、舞剑、格斗、杀头等动作。单人木偶班演出时,唱、做、念、打都是一个人完成。有些身怀绝技的艺人,能够脚趾夹着木棒打锣击鼓。艺人一张口既要唱男声,又要唱女声,还要模仿猫狗等各种动物叫声,在表演激烈或热闹的场面时,还要模仿各种的喊杀声,打斗声或嘻笑、怒骂、哭喊声等,十分生动逼真,引人入胜。
高脚狮:主要分布在电城镇,源于明末清初,其扎根于电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舞蹈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城历史文化特点,对研究电城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电白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是广东省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奇葩瑰宝,国外友人称之为“中国高脚波斯猫”。受到现代强势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高脚狮出现了危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趋向追求西方娱乐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渐失兴趣,高脚狮舞原班表演者大都进入了老龄阶段,出现了青黄不接和日渐萎缩的局面,因此现阶段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培养年轻一代表演者,使之后继有人。
人龙舞:主要分布在旦场镇旦场村,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是由村民创造和发展,深深扎根于当地民间,整个茂名地区仅此一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价值,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的舞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含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人龙舞受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的思想冲击,已有10年不曾舞人龙活动,改革开放后,人龙舞得到恢复和发展,不过该舞蹈的活动范围目前仅限于一村,地域小,应该对其保护推广,不断扩大后继表演队伍力量。
鳌鱼舞:主要分布于树仔镇山美村,起源500年历史,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舞蹈色彩,对研究树仔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树仔的 历史文化特点,是电白优秀民间舞蹈,是广东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形式。鳌鱼舞作为传统舞蹈节目 同样面临当代文化的影响,发展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表演者趋老年化,青年表演者日渐减少,出现青黄不接的危机。
麒麟舞:主要分布于电城镇楼阁村,起源1000多年历史,是电城人民传统突出表现的结晶,富有电城人的性格、精神、信仰文化价值取向,对研究电城古老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民俗学研究素材价值,已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麒麟舞在文革期间被禁演,直到1980年才得到恢复和发展,1986年,电城镇楼阁村文化室以此参加茂名市民间舞蹈汇演获得三等奖。2001年经过改编《麒麟献瑞》参加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获得金奖,2005年该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二金五银七铜的奖励荣誉,成为茂名民间动物舞蹈文化品种。、维护好、发展 好 广大 职工 群众的 根本利益,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的核心工作抓好;要 促和 谐 ,从 解决 劳动就业、 工资收入、 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 问题 入手,维护职工权益,真心 实意地为职 工 群众 办实 事、办好 事,把工 会建成广大职工 群众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护好、发展 好 广大 职工 群众的 根本利益,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的核心工作抓好;要 促和 谐 ,从 解决 劳动就业、 工资收入、 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 问题 入手,维护职工权益,真心 实意地为职 工 群众 办实 事、办好 事,把工 会建成广大职工 群众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