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伐并非停止一切森林经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4.25
最近,国家林业局作出重大决策,在我国面积最大、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林区,即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区域停伐是基于哪些考虑?将会对森林资源带来多大的恢复和改善?停伐期限多长?期间,还将做哪些工作?围绕相关的问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技术组组长张煜星日前接受了采访。
停伐是科学经营资源的需要
科技日报:此次提出的全面停止商品性采伐,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张煜星: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即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实施木材战略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恢复天然林资源、科学经营森林资源的要求。兼顾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着想。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分布在我国东北东部的小兴安岭、完达山、大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山系等区域,森林资源分布集中、面积较大,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也是国家传统的木材生产重要基地。目前,该区域共有林业局96个,职工约40多万人,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
从现状看,林区森林资源现主要是经过多次采伐后形成的次生林,且绝大部分仍是中幼龄林,只有40—50年,如果仍然大量采伐,收益较低。
从森林经营潜力看,林区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尚未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大兴安岭集团公司森林每公顷只有77立方米,与60年代森林每公顷蓄积量108立方米比相差31立方米。
从林木胸径大小看,林区林木平均胸径小,只有13.2厘米,小于12厘米的林木株数占71%,大于24厘米的林木株数仅占5%。
从树种结构来看,林区的珍贵树种持续减少,所占比例只有31%。如落叶松林所占比例为27%,云杉、红松等珍贵树种仅占4%。据最近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分析,近20年来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珍贵树种的面积持续减少,所占比例继续下降。
基于此,在林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于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尽快恢复其木材战略储备地位等,具有重大意义。
停伐有利于提升生态功能
科技日报:全面停伐是国家稳步推进天保工程的同时,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对该地区森林资源能够带来多大的恢复和改善呢?
张煜星:实行停伐并加以科学经营,可使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木材供给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善。这主要包括:首先,有利于加快林区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仅是开展促进林木生长的抚育性采伐,据粗略估算,年均森林蓄积增加量将由目前的4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6000多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每公顷增加量将由约1.47立方米提高到近2立方米左右。再过10年左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将提高到120立方米,接近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森林资源质量较大幅度提高。
其次,有利于林区木材供给能力的增强。现部分中幼龄林在10—20年后,将逐步进入成熟期,成熟林面积比例将由现在的22%提高到接近40%。并通过加大森林抚育和珍贵树种培育,林木平均胸径由目前的13厘米提高到15厘米以上,林区红松、樟子松、水曲柳等珍贵用材树种资源逐步增加,木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最后,有利于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提升。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的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和原生珍贵树种下种更新,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使森林资源健康发展、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停伐并非停止一切经营
科技日报:请问停伐期间在推动森林抚育和科学经营方面还应当做哪些工作?
张煜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并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森林经营活动,而是要把林区森林经营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和科学经营的轨道上来。
目前,林区中幼龄林面积有1500多万公顷需要开展森林抚育,还有近200万公顷郁闭度小于0.4的残次林也需要通过人工修复。两者合计为1700万公顷,约2.55亿亩,林区森林抚育经营的工作量非常大,可以解决林区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工作中,应根据林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的特点,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严禁发生以森林抚育为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森林保护工作。并在条件适宜地区,借助森林旅游等林区特色经济的开发,解决职工生计问题。
对于停伐期的确定,这需要国家根据林区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等多种因素通盘考虑,统筹确定,制定的科学合理,就会取得最佳效果。
考虑到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长的特性,以及发展针叶林和珍贵用材树种的需求出发,应把停产休养生息的时期延长到20年或者更长时期,这样,林区森林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森林结构趋于合理,木材战略储备地位和生态屏障作用将更加凸显。(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