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社区志愿服务守望邻里和谐 制度建设推进常态化进程

来源:武汉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04.24

     社区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央文明办在《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在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近年来,全国各地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很快,广大志愿者围绕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的热潮在城乡基层蓬勃兴起。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关键在于制度化。为此,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之路。      北京:社区志愿服务可获福利 积分兑换提高志愿者积极性  社区里的志愿者每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就能获得一定的积分。积满一定分数便可兑换日用品、支持单位兑换的打折卡、理发等社区服务项目,据本报记者了解到,这就是北苑三号院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而实行的“幸福家园积分银行”制度。  据北苑三号院居委会张书记和魏书记介绍,为了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居民踊跃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去年3月份,社区为每位志愿者开办了一张积分卡。志愿者每参加一次社区日常志愿活动,如张贴活动通知、调解纠纷,或者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通知居委会的,每次可积1分;参加社区治安巡逻、文艺演出、集中读书、道德讲堂等活动的,每次可积2分,及时帮助居民解决突发事件,有效预防事件恶化,每次可积3分;帮残助困、医疗保健咨询服务,每次可积4分等等。每年6月中旬都会对积分进行集中兑换,年底会进行表彰,根据积分情况每年评选“社区志愿服务之星”5名,同时对志愿服务先进单位进行表彰。魏书记说,现在他们正在努力同稻香村、北苑市场等单位洽谈,希望社区志愿者积满30分后,可以兑换这些单位的打折卡,为志愿者带来更多福利。  上海:探索社会责任联盟机制 10万“雷锋”进驻社区  一个小小的五彩交通卡套,做得很漂亮。上海瑞侃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景凯总不忘把它带在身边。这是他在社区志愿义卖中,从一位智障儿童那里买来的。他说“美丽心灵无处不在”。  老黄所在的企业,加入了上海徐汇区去年建立起的社区文明单位“社会责任联盟”。这个联盟是志愿服务的一个创新平台。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就近在社区的服务民生中“落地”,各类志愿服务的“专长”在区域内经过整合,再“分门别类”与百姓需求对接。  居民形象地说:“特色雷锋多了,而且雷锋常住下来,不走了。”徐汇区文明办主任朱龙霞说,学雷锋要常态化,志愿服务一定要制度化。制度化怎么来,先要找到志愿服务的动力源。  其实,志愿服务最大的动力源还是在人心之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志愿服务的“种子”。企业与社区,心与心有了对接,有了呼应,就融合在一起了。上海胸科医院位于徐家汇社区,院内病患多,一拥挤,工作人员顾不过来,就容易发生矛盾。于是,社区的志愿者经过培训,进入了医院,在门诊导医、心理疏导等环节都能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医院的志愿者在业余时间,也会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  志愿者自身不讲回报,但是社会、政府要想着志愿者,营造“做好事”的良性氛围,这也是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动力源”。目前,以徐光启而得名的上海徐汇区,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0万人,“七彩公益圈”社会责任联盟成员单位已达44家。与之相对应,相关部门建立起了“好心人”关爱帮扶制度,募集“关爱好心人”基金,用于帮助那些身陷困境的好心人,体现互助的志愿精神。有的社区还建立积分制,志愿服务与相应的爱心值对应,社会主动为志愿服务提供基本保障。  武汉:建立志愿服务“存取”制 回馈爱心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了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存取制度”。通过为每位志愿者单独开设储蓄账户,发放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卡”,将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和居民需求相结合,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整体质量。  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现已有4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占居民总数的31%,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百步亭社区着眼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不断完善志愿者注册、培训、管理、需求对接等制度,着力解决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最后“一步路”的问题,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持续蓬勃开展。在成长激励方面,百步亭社区帮助志愿者实现了自我价值。社区每年为志愿者提供不少于10次的综合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素质,促进志愿者全面发展。  在保障激励方面,百步亭社区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以及相关物质保障。文艺志愿服务队需要排练室,社区就在中央花园、党群中心为他们建立了舞蹈室、音乐厅。书法志愿服务需要场地,社区就建设了“墨池”、书画室。网络文明传播需要电脑,社区为此专门购买了30多台电脑,建设了电脑室,免费提供网络带宽。  关于嘉许激励,百步亭社区营造了当志愿者光荣的社会氛围。社区根据服务记录时间、志愿服务效果,分别授予一至五星级志愿者。每年表彰评选优秀志愿者,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并把优秀志愿者的事迹编成文艺节目,组织“好人故事汇”在社区巡演。根据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故事创编的小品《我们都是志愿者》,在2014年第三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上展播,点击量突破3亿人次。  在回馈激励上,百步亭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志愿者或其家人在有需求时,可以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数内优先得到社区的无偿帮助。同时,社区物业公司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直接与其绩效挂钩,鼓励志愿服务更持续的开展。  
  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都要从小区、社区这个基本环节抓起;社区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的一种创新方式,服务领域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主体涵盖了社区各类群体,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社会治理不只是靠刚性的制度去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文化的传承与滋养尤其重要。它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信任,可以为百姓分忧、为社会治理助力,凝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天津:社区升级个性化志愿服务 为老人志愿服务“私人定制”  天津滨海新区海滨街同盛东社区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为不同性格、不同要求的老人订制了助老“私人菜单”,有的放矢满足老人需求。  每到15时左右,社区网格长潘传科都会准时来到78岁的空巢老人李先爱家,约她到楼下公园里遛遛弯、唠唠嗑。“我的腿脚都没问题,就是经常觉得孤独。”李大娘告诉记者,她希望有人能偶尔陪她聊聊天,并把自己的诉求告诉了社区居委会,没想到这个“不情之请”很快就成真了。“我们社区今年起实现了网格化管理,3000多户居民划分为8个网格,每位网格长管理社区并牵头提供志愿服务。”  同盛东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重点针对弱势群体的困难对症下药,居民提出需求,居委会按网格落实。例如,为防止独居、空巢老人在家里发生意外,组织楼栋长开展了“亲情走访”、“门铃工程”等活动。  宁波:安泰社区设立城管理事会 志愿者倡导居民自我管理  每天中午在南站广场附近,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肤色黝黑、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手拿小铲刀在认真地铲除张贴在电杆、广告牌、电话亭上的非法小广告。除去双休日或出差外,他每天都重复着这项没有报酬的 “第二职业”,尽管这些天甬城天气闷热,他也是如此。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职工、全国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刘明。他上班的地方就在汽车南站出口附近,车来人往非常热闹,但每天总有人在车站附近张贴 “牛皮癣”。  参加了社区城管理事会后,刘明开始对乱倒垃圾、“牛皮癣”等不文明现象变得敏感起来。到去年底,刘明累计除掉 “牛皮癣”15000多张。2007年宁波市十大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中,安泰社区将刘明的事迹上报,他获得了此项殊荣。  刘明只是城管理事会志愿者中的一个代表。其实,“整治—— 反复—— 再整治——再反复”是城管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今,海曙白云街道安泰社区在尝试了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城市管理后,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难题迎刃而解—— 成立社区城管理事会,动员社区热心居民成为理事会的志愿者,让不文明的举动随时随地被发现、被制止。  
  邻里守望以社区为阵地,广泛搭设服务他人、奉献社区的平台,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社区、做进家庭,形成与邻讲德、与邻为善、与邻相助的良好风尚,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社区蔚然成风,社区真正成为了邻里一家亲的和谐大家庭。    浙江:人人可做志愿者 人人享受志愿服务  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家住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育才社区的退休教师王杏清就会到社区“4点半课堂”,为放学的学生辅导功课。“守望互助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出一点力就可以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这一小时的难题。”王杏清说,他是“善行椒江”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今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按照村居常住人口20%的比例,发动辖区群众参与志愿队伍,在275个村、36个社区建立了“善行椒江•村居志愿服务站”,志愿者队伍达10多万人,吸纳了很多调解专家、医疗专家等“能人”。  志愿者林毕富就是个调解专家,对景元社区居民来说他就像“老娘舅”,物业纠纷、夫妻吵架,找老林准没错。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招领说,“老林会客室”已经成为景元社区一个听民意、解民忧的服务平台。  “善行椒江”志愿者网络延伸至农村,在村居建立老、弱、孤、残、幼等困难群体信息档案,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帮助。在洪家街道,73岁的老人杨学丛等27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自发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空巢老人”和孤寡、病残老人提供生活、医疗、维权等各方面服务,还开通“580我帮你”呼叫热线,24小时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  “‘人人可做志愿者,人人享受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共识。”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陈荣祥表示,“善行椒江”将志愿服务的项目、内容、人员、时间等合理有序安排,变以往随意性、个体性为现在的机制化、系统化。  洛阳:设立“邻里节” 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  “对面不相识,邻里不往来'是目前邻里关系淡漠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我们提出开展社区邻里节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率先在河南省洛阳市开展社区邻里节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庆路二社区书记林莉说,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曾经工作生活过的社区,自2006年开始就以“邻里节”为载体,在社区每年开展一次居民互助、志愿互帮的志愿服务活动,改善了邻里关系,增进了邻里情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社区邻里节”成为洛阳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品牌。  “作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社区建设的一个有效抓手,我们及时对重二社区邻里节加以引导,并在街道进行了推广,现在街道三个社区每年都要开展邻里节志愿服务活动,且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深入,形成了'邻里学、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邻里情'六大体系40多项活动。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街道,融洽了邻里关系,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据悉,洛阳市将发挥党组织引导作用,突出社区志愿者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重要力量,凝聚邻里守望、与邻为亲的互助精神。发挥党员团员示范作用,营造"与邻为德"的邻里氛围。充分发挥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生力军作用,开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等活动,营造文明道德风尚。  社区志愿服务适应了现代居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我们要顺应国际志愿服务发展潮流和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让参加志愿服务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自觉行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社区文化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来源:武汉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