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生态保护红线是底线,也是高压线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22
深圳生态保护再“加码”。在近一半国土面积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基础上,深圳还将尽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使其成为深圳生态环境保护的硬约束。
生态环境已成了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年四季花红草绿的城市景象,是很多人选择并喜欢深圳的重要原因。某种程度上,这得益于深圳长期以来对生态的珍视。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成为国内第一个划定并通过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线的城市。
据介绍,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相比,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和范围将更加细化,操作更具刚性。具体来讲,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但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它成为一根任何人也不敢随意触碰的高压线。
基本生态控制线为深圳生态安全建立了一道保护屏障。但是,这么些年来,尽管没少强调过它的重要性,它还是不时被偷偷蚕食。今年1月,《深圳特区报》就曾报道,停工多年的南坑水库边烂尾别墅群悄悄复活,涉嫌侵占生态控制线。顾名思义“红线”比“控制线”更具底线意义,如何防止它重蹈被蚕食的命运,尤其令人关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有望提升到法律层面,市人大已开展相关调研——日前有报道称,深圳将尝试“立法辩论会”形式,与惯用的立法听证会往往强调的“陈述”相比,立法辩论会更加强调“质证”,即正反双方就某一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辩明法理、事理和情理。我们希望,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也能经由这样一个“辩论”的过程,经过公开、充分的辩论,让普通市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寻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但愿这样一个节日,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生态不仅是“深圳质量”的落脚点,也是我们在这个城市赖以栖身的落脚点。
来源: 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