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科技 >> 正文

科技引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开启智慧之门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16

  科技引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开启智慧之门
——全国林业科技推广暨科技特派员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绿色时报4月16日报道 
  科技进村  浙江创新运用责任制和指导制
  “2013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为2937元,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2.2%,尤其在重点山区、林区,人均林业纯收入高达68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浙江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用数据说明了林业科技推广的突出作用。
  浙江作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试点省,有诸多科技推广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在如何实现科技转化的问题上,责任林技推广制的推行最为突出。
  近年来,浙江创新性地设立了省、市级农技推广中心林业分中心和林业主导产业专家组,建立了以县级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林技指导员及乡镇责任林技员为主体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形成了以省级专家和县级首席推广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和责任林技员为骨干,以农民技术带头人和社会化林技推广人员为补充的新型林技推广网络。
  “全省已建成县级以上林业技术推广机构8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73个,责任林技员达2718名。”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通过这种梯队式的体系,技术可以从上到下层层传授,问题可以从下到上层层咨询,农民的产业难题也会一步步得以化解;其次,责任制的建立,强加了林技员的职责和任务,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地实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如此庞大的推广网络,近年来浙江林业在富民增收中的作用才得以不断凸显。据省林业厅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全省林技推广系统共举办培训班7746次,培训人数达64.8万人次,送科技下乡2.59万次,现场指导林农人数超过23万人次,培训林农64万人次,发放各类林业科技资料225.6万册,并建成各级科技示范园721个,示范户1.25万户,示范面积138.1万亩。
  此外,作为责任林技推广制的有益补充,浙江还推行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为更好地促进林业科技转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来,全省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每年都从机关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和配合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经选派了5批农村工作指导员,“村村都有农村工作指导员”已经成为浙江农村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也成为党委、政府关爱“三农”、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平台、一个品牌。
  “浙江省林业厅选派出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等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不仅在加快农村林业技术推广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和谐、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进而显示了林业的特色优势。”浙江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颇为自豪。
  森林增长  安徽推“一线服务法”“双线责任制”
  安徽如何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战略部署?
  “增强林业科技对工程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确保成效。”省林业厅如是作答。
  安徽又如何实现林业科技对工程的“支撑引领”作用呢?
  “力推‘一线服务法’和‘双线责任制’,提高科技贡献率。”省林业厅再次明确。
  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决定至2016年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随即,省里便启动实施了万名林业科技人员服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活动,省林业厅派出24个专家组、72名林业技术骨干深入到各市和16个重点县开展巡回指导。
  “一线服务法”是指林业技术干部全员上阵,跟班作业、责任承包、绩效挂钩、持续跟进;“双线责任制”是指行政与技术“双线”并行,林业技术干部常年深入基层做好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
  随着两种方法的推进,安徽各地均形成了市各级林业部门领导带头下乡入村,加强协调与调研,林业技术人员坚持督查与技术指导相结合,对造林绿化工作开展技术包干的格局,加快推动了造林大户的工作进程,提高了每家每户的森林质量与效益。特别值得肯定的是,2013年,全省突破难点,共完成石质山造林19.46万亩。
  与此同时,安徽抓住机遇,在科技推广中,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并与科研、推广、院校、林农等社会主体“五位一体”的科技推广体制,较好地解决了林业科研、教育与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攻克了一些关键性、制约性技术难题,并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引导下,积极组建跨区域、跨系统、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团队,联合申报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在2009年始建科技示范样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53个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先后引进、培育、筛选出一批名特优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等优良品种,形成了一批以油茶、毛竹、杨树、麻栎、黄连木等为主的区域性资源培育基地,带动了全省林业新兴产业发展。
  “造林绿化的主战场多在乡村山场,把技术人员请到造林现场,充分发挥林业干部的技术优势,现场解决和查改问题;把林业科技从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极大限度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全省森林面积和林农经济收入能不增长吗?”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线服务法”和“双线责任制”作为林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不仅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携相进,更让广大林农有了投资造林的主心骨。
  如今,安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0%。
  创业致富  广西林业科技特派员身手不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突出,指导农户和企业建立示范林6万亩,培育苗木1.2亿株,培训农民和基层林技人员1.9万人次,实现产值4.18亿元。”自治区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林业科技特派员是林农创业致富的贴心人。
  早在2009年,广西林业厅领导班子就意识到,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推进器,是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尤其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当下,林业科技特派员还是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生力军。于是,林业厅党组迅速制定了相关保障政策,不仅确保了特派员在派出期间工资、职务、职称晋级和岗位变动的合理性,还决定从2012年起,每年为他们安排80万元开展工作。
  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并结合自治区实情,广西确定了特派员工作的重点:围绕自治区林业发展优势产业,从林木良种、油茶、速生树种、珍贵树种等10多个领域选派特派员;将特派员派往林地资源丰富、林业发展基础较好、农民增收潜力较大的林业大市和大县;选派科研院所(校)和市县推广机构中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的科技人员为特派员。
  据统计,5年来,自治区共选派各类林业科技特派员385名,为计划任务的128.3%,林业厅先后为他们安排的科技项目超过60个。
  有了强有力的特派员队伍和富民增收项目,又如何确保特派员的实绩和项目的收益都处于上升状态呢?
  自治区林业厅想出了办法。首先,规定科研人员在申报特派员时,必须有翔实的工作计划;成为特派员后,每年到现场指导的时间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并必须报送季度工作信息和年度工作总结等。其次,省厅相关部门除用电话向每位服务对象了解情况外,还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抽查,核实特派员的工作情况。再次,建立年度考核指标,且特派员的服务业绩必须得到服务对象的签字认可,否则不得通过年度考核、申领补助经费。最后,每年组织特派员培训班,学习政策文件,并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讲座及组织座谈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
  “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年初计划、业务培训、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四者有机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特派员队伍也呈现干事有能力、创业有动力、服务更尽力的良好局面,工作做得细、做得实。”自治区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自治区涌现出唐遒冥、甘卫星、刘有莲等一大批工作扎实、业绩突出、为农民群众和社会所称颂的特派员。”
  示范带动  陕西核桃产业驶入“超车道”
  到2020年全省核桃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要让核桃成为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富民果业。陕西省政府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提出了这一发展目标。
  不难看出,陕西核桃产业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超车道”。陕西如何在科技推广运用方面发力呢?
  陕西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以来,陕西推广了核桃“四大一膜”标准化建园技术、高接换优技术及“巧施肥、勤垦复、细间作、精修剪、无公害”规范化管理技术,共建成核桃良种示范园2832亩。其中,新建园保存率达95.2%,第3年开始挂果,亩产5.4公斤;低产园改造后,高接换优成活率达91.3%,第3年平均亩产49.8公斤。
  “特别是通过示范带动,全省完成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推广270.3万亩。”为了证明示范的功效,上述负责人着重介绍了陕西发展核桃产业的经验。
  2010年1月和6月,省林业厅分别在洛南县和蓝田县举办了全省43个核桃基地县累计580人次参加的全省核桃示范现场会、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使全省核桃标准化建园、高接换优、规范化管理、育苗及采穗圃建设学有所依。同时,省林业厅还通过成立专家服务团、编发技术资料、培育农民核桃技术能手等方法,在全省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核桃技术网。
  据省林业厅统计,3年来全省共举办培训班300余期,培训林农3.2万人次,培养出懂技术、会服务的农民核桃技术能手2万余名,为全省核桃产业“裂变式”发展奠定了强劲的人才基础和示范样本。
  “3年来,示范园累计产核桃12.34万公斤,产值370.06万元;辐射带动累计产核桃2634.26万公斤,产值达7.9亿元。”上述负责人介绍,“在项目的科技支撑及带动下,全省核桃已经由‘林式管理’变为‘园艺式管理’,大幅度提高了核桃产量和质量,目前陕西省核桃种植面积846万亩,良种率由40%提高到85%,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25亿元。”
  管理创新  福建抓项目提升富民成效
  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70个,建成杉木、马尾松、福建柏、楠木等一批区域性资源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和竹林、油茶、锥栗、黄栀子等特色经济林科技示范基地共6.5万亩……自2009年以来,福建省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和约束机制、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重视成果储备等措施,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富民增收步伐。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省林业厅提出了“项目带动、强化运行、规范管理、注重创新”的工作要求,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资金、绩效等3个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的监管,进而使项目的申报、评审、遴选、实施更加规范、有序、高效,提升了项目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建立绩效评价约束机制。省林业厅会同财政部门制订工作方案,组织绩效评价专家组深入项目实施现场,通过检查、询问、听取汇报和核实相关信息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面评议和量化评分。凡是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除不得通过验收外,还要取消该项目所在的设区市、省属院校和厅直单位下一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资格。
  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省林业厅明确要求,项目申报时,其成果无权属异议,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且申报单位须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基础、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项目遴选时,须将面向生产与引领发展、推广服务与科技普及、生态优先与民生改善、突出重点与地区平衡相结合;项目实施时,既要强化项目合同管理,更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
  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储备。省林业厅建立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储备库,及时将最新林业科技成果和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和新机具纳入储备库,储备项目达520项,涵盖了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新技术新成果。同时,省林业厅把项目储备与项目遴选紧密结合起来,不在储备库中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支持。
  严字当头,福建以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为纽带,通过林科教、产学研、推广“机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加快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林农的科技素质,提升了林业产业化水平。
  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永春县以“公司+农户”模式推广纯种芳樟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仅采割芳樟鲜枝叶每亩就可创产值2300元,经深加工后每亩可增值5750元。他深有感慨地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已然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样板’了。”
  传播知识  李保国用行动实现特派员价值
  “除授课外,我每年有200多天是在农村过的,这么多年下来,几乎跑遍了太行山和燕山各县,不辱特派员的使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早在2002年就成为河北省的科技特派员了。随着林业科技推广的实施,2010年他又成了河北省首批林业科技特派员。
  在李保国的记忆中,最难忘的就是带领宽城县西岔沟村乡亲们致富的事情了。“我去的时候,村里的1200人年人均收入只有1600元,560亩病虫害严重、半死不活的小国光和红富士苹果树看着让人揪心。”面对没有技术基础、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良好树林的村庄,他问自己,怎么办?
  “参观典型,然后手把手教呗。”李保国组织村干部到他负责指导的另一个县参观,“干部们震动挺大,随后我又组织村民代表参观,等他们有了信心,我便制定技术路线,在屋里讲,在屋外做,手把手教他们修剪、套袋,一个环节也不敢放松。如今,西岔沟村苹果亩产值超过了1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在选择发展产业时,我会首先详细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势自然资源,根据这些情况确定产业种类。”李保国在指导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进行荒山开发时,对方坚持要在太行山东麓最难治理的荒岗地带发展苹果。可他的调研发现,这个地带土壤偏碱、质地发粘、土层极薄、土壤中砾石极多、黏土下面还有僵石层,根本生产不出优质苹果,于是劝对方种植核桃。
  “他们不理解,所以我要反复说明情况,告诉他们如果在这里种苹果,用工太多还长,弄不好会赔钱,只有种核桃省工省力,还可以保优质,才能真正赚钱。”经过李保国苦口婆心的一番劝,绿岭公司最终放弃了苹果,选择了核桃,“现在,他们的核桃卖到了1公斤100元。”
  在李保国看来,适地适树只是发展林业的基础。要想致富,还得学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他说,“创办产业,重要的就是分析市场、预测市场”。
  “我在指导临城县农民发展早实薄皮核桃产业时,就充分分析了近30年国内外核桃市场变化动态,我们的核桃一上市就卖到了每公斤60元的高价,亩产值超过1万元,几年时间,临城县农民利用荒山发展早实薄皮核桃18万亩。”李保国言语中充满自信。
  “当然,你了解市场,并不代表你能拥有市场份额。”李保国表示,“致富的下一道关口,就是必须拥有过硬的高新技术,以确保产品质量;得打造品牌效应,以获取经济收益。”
  近年来,李保国带领团队先后开发推广了“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早实薄皮核桃绿色栽培技术”等,制定并出台了拥有128道工序的苹果生产技术通俗标准,使“富岗”苹果成为继“绿岭”核桃之后的又一个国家驰名商标,使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公司成为依靠林业产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作为科技特派员,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才能带领山区农民创业致富,实现特派员的根本价值。”李保国诚恳地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