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15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科学体系的?它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是怎样凝聚起来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它提出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方法论和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也提供了新的视角。

  立足于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至少需要进一步强化这几个方面的意识:

  ——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经历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伟大进程,既是正确考察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基本根据,也是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背景。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讲的那三个“分不开”①,,对于科学地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内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无疑是个重要的启迪。

  ——要联系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来考察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作为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的。

  ——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放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其他部分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中来考察。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是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其他部分的共生并存中发展起来的。

  ——要把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为党的集体智慧来认识。冠以“邓小平”的称谓,是因为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考察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既要研究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也要研究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主持下形成的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有关的中央报告和决议,还要研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的有关论述和报告与决议。这些论述和文件相互照应,都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邓小平说,他考虑问题都是“从政治角度”②,“着眼于大局”③的。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应当贯彻这样的思想方法。强调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就是这个思想方法的具体化。下面试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就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谈点粗浅看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任务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党的“一个中心点、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那时初具雏形,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指导思想意义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作为这个理论一部分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也随之提出来了。

  精神文明的概念,从历史上说,在我国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东西文化的大讨论中开始使用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建党之初已从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讨论过精神文明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虽然没有使用过精神文明这个概念,但形成了同建立新政治、新经济相适应的新文化观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观点。这些实际上是对精神文明这个概念所涵盖的许多内容的深刻论述。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但是,我们国家经历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不仅是政治生活的浩劫,也是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的浩劫,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浩劫。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定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实行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正确的轨道;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强调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际上开启了新时期精神文明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闸门;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讨论的高度评价,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为党的思想路线,使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精神状态,明确了应当遵循的科学态度。这次会议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对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