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 时间:2013.05.30
王金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围村、垃圾围路、污水随处排放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和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以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盖楼房、铺水泥路,忽视了环境问题。对此,应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列入乡镇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当前农民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乱扔乱丢垃圾和废弃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统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此,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够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减少白色污染。逐步转变农民多年来形成的垃圾处理习惯,普及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和意识。
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一要增加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积极推动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各级排污费、土地出让金等专项经费必须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二要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执法、宣传教育和应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层农村环保科技队伍,研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环保技术等,强化农村环保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为农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提供相应条件。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置堆肥;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
二要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尽量把垃圾处理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如猪粪、秸秆、柴草等作为生产沼气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促进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利用科学技术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这是消除环境污染、化害为利的积极措施。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减少污染物,创造大量财富,又扩大了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地区工矿业环境监管。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专门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标准,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和统计体系,乡镇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农村环保工作多部门协调和管理机制等。合理调整农村工矿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合理布局,对污染源实行集中控制。严格农村地区工矿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加强工矿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中化、露天化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围村、垃圾围路、污水随处排放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和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以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盖楼房、铺水泥路,忽视了环境问题。对此,应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列入乡镇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当前农民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乱扔乱丢垃圾和废弃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统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此,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能够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减少白色污染。逐步转变农民多年来形成的垃圾处理习惯,普及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和意识。
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一要增加对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积极推动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各级排污费、土地出让金等专项经费必须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二要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执法、宣传教育和应急能力投入。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基层农村环保科技队伍,研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环保技术等,强化农村环保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一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为农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提供相应条件。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置堆肥;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
二要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尽量把垃圾处理与利用可再生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如猪粪、秸秆、柴草等作为生产沼气原料,既可以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促进种植和养殖业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利用科学技术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这是消除环境污染、化害为利的积极措施。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工作,既可减少污染物,创造大量财富,又扩大了就业渠道。
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地区工矿业环境监管。加快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专门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标准,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和统计体系,乡镇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农村环保工作多部门协调和管理机制等。合理调整农村工矿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合理布局,对污染源实行集中控制。严格农村地区工矿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加强工矿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