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扬尘控制需创新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 时间:2013.05.30
今年年初以来,大范围、连续性的雾霾天气在我国各地屡屡发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工地、道路和渣土运输等环节产生的扬尘污染是引发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工地扬尘污染集中整治验收行动。南京市江宁区作为全市工地数量最多、类型最复杂、任务最重的区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标准验收,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做法为:
强化组织领导体系,明确“一把手”负责。江宁区政府制订了《关于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成立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区环保、建工、城管、交通、公安、监察等部门和街道(园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为保障全区扬尘管控工作和区扬尘办的日常运作,拨付区长专项资金30万元作为经费。各街道(园区)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全力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街道(园区)对所辖的所有工地进行整治验收,对照各类工地的验收细则和标准,尤其是围挡、冲洗平台、土方覆盖等刚性要求,验收合格一个,开工一个;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开工,并要求立即整改直至达标。
整合资源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区政府从区环保、城管、建工、监察、公安、交通6个部门抽调了21名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建区扬尘管理办公室,成立6个督察组,实行集中办公。
一是每日督察,每日汇总。督察组对全区13个街道(园区)分片监管,实施每日督察制、每日下午例会制和24小时值班制,汇总巡查督察情况,分析、解决问题。区领导每天听取督察汇报,予以点评和指导,全程协调推进扬尘管控工作。
二是主动服务和协调。督察组积极服务基层,联系省农科院采购草籽,分发给各街道(园区),以供裸露土方的绿化覆盖。街道(园区)采购种子近万斤用于覆绿,对控制裸土扬尘起到了很好作用。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随时解决突发扬尘问题。除了常规的督察机制之外,为及时处置执法不到位问题和突发事件,区城管、建工、环保、公安等主要职能部门组成扬尘防控应急执法组,通过联合约谈、列入黑名单、责令停工整改等方式,对不符合扬尘管控要求且态度不积极的工地进行联合执法,促使问题工地及时整改,扬尘污染得到及时控制。
狠抓重点难点,开展专项整治。江宁区的重点项目工程多,大多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管理难,扬尘污染隐患大,扬尘防治意识薄弱,扬尘整治进度缓慢。针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区政府多次、多层面召开现场推进会,加强沟通、指导和协调,从而推动整改。
一是专项整治,重点推动。分别就城建工程、交通工程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区领导带领督察组对城建项目进行现场突击检查,对未经验收擅自开工的项目,立即给所在街道和施工单位下发督办单,明确要求立即停工整改。
二是参观模板工地,示范推动。区扬尘办在东山、开发区、麒麟、汤山等街道推荐了几个样板工地,供全区街道(园区)现场观摩学习,作为把握标准的模板。
三是媒体曝光,舆论推动。对拒不整改和问题突出的工地在电视、报纸上进行公开批评曝光,通过舆论力量,给问题工地的管理方和施工单位造成压力,促进整改。
严格考评和监察,巩固整治验收成果。区扬尘办制订完善了扬尘防控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对全区13个街道(园区)进行月度考评。主要采取听汇报、看台账、查现场的方式,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排名。
区监察部门按照区委关于改进工作“十项规定”要求,以改进工作作风和提升执行力为突破口,加强对有关部门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进程和完成情况的督察,围绕执行情况严格问责,保证了扬尘防控工作的务实作风。
广泛发动宣传,营造社会参与氛围。一是加强工地宣传。编印《南京市江宁区扬尘污染防治宣传手册》2500册,发放到街道(园区)及工地,特别是对重点防控对象,宣讲施工要求、验收程序及标准,督促工地悬挂防尘控尘的宣传标语。
二是媒体专题宣传。在江宁地区报纸广播、电视台开设扬尘防控专栏或专题节目,报道扬尘整治进展和做法,对违法违规工地、企业、车辆及责任单位进行曝光。
三是编发工作简报。简报反映全区工地扬尘整治进展,汇总动态信息,传达工作要求,交流做法与经验。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