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听浙江省委书记讲故事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 时间:2013.05.22

中国环境报记者 晏利扬 见习记者 周颖 杭州报道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日前在第二届太湖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讲述了发生在浙江省的一个真实故事,以此来阐述本届年会“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
  故事就发生在杭州临安市天目山南麓太湖源头一个叫龙须沟的景区里。这里绝壁耸峙,悬瀑飞流,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龙须沟所在的白沙村,是一个不到400户人家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砍伐树木,山区的环境遭到破坏。1988年,一次暴雨几乎冲垮了那里的房屋和道路。
  痛定思痛,白沙村开始优化产业结构,走上了保护环境、发展旅游的生态建设新路。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投入扶持资金统一建立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使白沙村成了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旅游景点。近年来,白沙村靠农家乐收入就有2000多万元。
  “白沙村的故事,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的缩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阐释,也是本届年会主题的生动体现。”夏宝龙说,不论太湖还是西湖,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都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对此,浙江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0年来,浙江省推进生态省建设,先后实施了3轮“811”3年行动计划。
  “我们不刻意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宁可增长速度慢一点,也要为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留下足够的空间。”记者从浙江省环保厅获悉,浙江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铁腕治理污染,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的任务,节能减排成效连年在全国领先。
  “我们还致力建设像白沙村那样的美丽乡村,累计完成了2.6万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今后我们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把浙江的绿水青山保护得更好,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生态梦做出应有贡献。”夏宝龙说。
  不仅故事讲得好,夏宝龙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去年3月下旬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夏宝龙在出差途中,忽然发现常台高速公路浙江境内嵊州路段旁有一大堆垃圾。回到省里后,夏宝龙立即对省交通厅和绍兴市作出指示,要求立即整改,并对全省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开展整治。
  随着整治的推进,一个决策也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间逐渐成形:继两年前启动全省六大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之后,再花上两三年时间,扎实开展全省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简称为“四边三化”行动。
  如今,“四边三化”行动已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转载声明:
作者:记者 晏利扬 见习记者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