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业界评说:控制细颗粒物污染需采取战略措施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3.03.07

  今年年初以来,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不采取更果断和严厉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应把控制细颗粒物的排放置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高度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以前一直说,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实际上,我国在根本上并未从这条路上摆脱出来。《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作出的关于我国目前环境形势的结论是非常正确的,即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20年前,我们就说,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20年后,形势仍未有根本改观,但环境问题比以前更为严重了。应该指出,过去的20年中,为保护环境,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然,我国的环境问题会比现在更加严重。但是如果按常规采取措施和行动,20年以后再来评价我国的环境形势,将会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再也不能按常规行动了。


  笔者认为,要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必须采取战略措施,根本改变我国的环境状况,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制定细颗粒物约束性减排指标,列入我国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


  在以往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话:重点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每天公布的空气质量预报的首要污染物,也大多是可吸入颗粒物。颗粒物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一种污染物。最近持续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更说明了加强对细颗粒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去年12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6%,全国其他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5%。对于这些约束性指标,曾有人说做不到。笔者认为,这是必要的措施,关键在于落实。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这两个控制指标。


  应组织专家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来源和控制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现实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控制指标,将其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若“十二五”规划不能列入,“十三五”规划一定要列入,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落实,控制和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只有这样,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大气质量才有望彻底改善。


  遏制盲目追求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增长目标是7.5%,超额完成3.7%。这种超额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陷入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局。在那些污染严重的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吗?没有。这种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遏制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指标是7%。这个指标是适宜的。定这个指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有了,但大家往往都努力去超额完成,这是不对的。“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指标都大大超过了。我国2003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10.4%。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是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所以,关键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