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粗放型扩张加重城市病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12.19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披露的一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近20年的城市化进程呈现显著的“粗放扩张性、耕地非农化和低海拔性”特征,并且导致城市低效能化、防灾能力下降、粮食安全告急和不可持续发展等严重后果。


  粗放型扩张,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普遍特征。通过“圈地”大规模发展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确让中国很多城市在面子上令人称赞。20年来,绝大多数城市的建城区面积扩张都在10倍~20倍以上,然而这种城市扩张速度的背后,却是粗放和低效。


  城市快速扩张并没有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倍数增长,也没有城市人口的同比增长,更没有形成解决城市病的能力。数据表明,城市建城区单位土地面积所创造的GDP并未因城市增长而同比增长。除了广东一些城市之外,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北京、常州的建城区单位产值分别排在第27、72、81、90、101和112位。这种低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现象反映出城市扩张存在着“非经济用地”过度增长的问题。同时,这些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外来人口居住紧张等问题严重,教育、医疗、住房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一边是城市土地经济效率的低下,一边却是城市生活成本高企。显而易见,大多数粗放型增长的城市,城市土地利用基本都存在低效能特征。


  粗放型城市扩张也导致了“耕地非农化”后果。由于耕地良田大多处于城市外围的平原地带,属于最低成本、最易开发的土地。大多数的城市扩张,便都以蚕食周边农村及其耕地作为首选策略。报告显示,1990年到2000年期间,约有53.4%的城市扩张面积来自耕地。2000年至2010年期间,这个数字达到68.7%。


  如果不对这种趋势加以遏制,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继续通过侵占农田来解决,而对于提高用地效率和整个城市化的运营效率有害无益。同时,这种“往低处耕地”发展的趋势,也导致中国城市海拔持续下降,防灾能力更加低下,给本已脆弱不堪的城市地下工程雪上加霜。


  粗放型扩张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巨大的包袱和灾难。要走出这种误区,必须实施“精明增长”战略,要以大战略、大视野的理念重新思考城市化的模式与路径。


  城市精明增长模式要求:城市规划注重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寻求城市人口密度与规模的合理比例、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效能、改善城市管理技术和效率、提高城市单位面积的经济容积率、注重城市防灾能力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生活成本等。简言之,就是强调通过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优化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城市不求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追求土地利用综合效能最大化,寻求城市便利性与宜居性的最佳平衡点,追求城市面积、容积率与人口规模的最优比例。通过精明规划、精明开发、精明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