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文化浙江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8.14

莲田上的畲族姑娘。

 2011年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印象西湖。

 古籍善本研究。

乌镇皮影戏。
 

 文化下乡。

  它是钟灵毓秀处,江南佳丽地。

  浙江,烟雨迷蒙中的诗意江南,弥漫着千年的书香,众多文人学士的故里,人杰地灵。

  它是文化产业发展先锋。

  1999年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文化发展大潮塑造着浙江软实力。

  十几年间,八方乐奏,文化蝶变,浙江城乡因了文化大发展的润泽,越发璀璨夺目。

  率先在全国开通的网络图书馆张开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大网;常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等,让繁忙的都市人有了心灵栖息地;运河美景中的“学习长廊”、个性迥异的民营书店,让城市多了些人文关怀。

  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浙江最偏远的乡村。全省已建和在建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300余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了85%。浙江农民能享受的文化大餐还不止这些,文化下乡、电影入村……文化的滋润让他们喜在眉头,甜在心头。

  文化大发展,给传统文化以蓬勃生机。嵊州越剧、宁海耍牙、金华婺剧……以保护促发展,青山秀水间,传统戏曲之花铺陈出锦绣万千。

  文化大繁荣,给文化创新以广阔空间。出版社重组、民营资本投向影院、省属文艺院团转企,浙江大地上,新兴文化产业正上演新的精彩。

  文化的注入,使浙江经济增强了内生的竞争力。

  《印象西湖》、《印象普陀》、《宋城千古情》、《西湖之夜》……一系列“响当当”的演艺大戏,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驻足浙江,为浙江带来丰厚的收入;西溪湿地、农居SOHO、艺术村落、横店影视城……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浙江拔地而起,给文创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创意氛围。

  文化创意的力量,让浙江经济真正“微笑”起来。

  跻身文化部重点支持四大文博会之一的义乌文博会,享有“江南第一槌”美誉的西泠拍卖会等,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木制玩具产量占全国一半的云和县,当地人祖祖辈辈生产的木娃娃搭上了文化创意的“快车”,浙西欠发达山区县成为木制玩具文化创意基地。

  “十一五”期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高出同期GDP现价增幅3.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文化产品外延越来越大,文化丰实了浙江的内涵、丰富了百姓生活。

  文化浙江,正迎来姹紫嫣红满园春。

  江  南  冯益华  陶佳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