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只缘利在此山中?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8.14

 徐琦


  最近有两则新闻恰巧都与名山和别墅有关,引起大批网友围观:一是西安拆除秦岭41栋违建别墅,一是庐山在景区内大修别墅。一边在不惜成本地拆,一边却卯足了劲地建,看似两者背道而弛,但其实有句话可以作为他们行为共同的注解:只缘利在此山中。


  好山好水、名山大川,因其优越的生态与人居环境,天然受到别墅项目的特别关照。而相比一般的商品房项目,别墅也以居住人口密度低、利润高企而受到风景区管理者和开发商的格外青睐。经媒体批露,与庐山核心景区含鄱口仅一山之隔的某别墅项目,标价竟达到4.2万元每平方米。既能减轻景区人口压力,又能获得高额经济回报,庐山一边迁山民下山,一边引别墅上山的做法似乎顺理成章。


  反观西安此次大拆违建别墅,亦同样是腾笼换鸟之举。高达9000万元的拆除费用表面上是充当了这个国家级生态区坚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试金石。而即便违章别墅拆除之后,也并不意味着秦岭这块土地的生态价值真正得到重视。相反,按照秦岭生态环保管委会的说法,违章别墅仅仅是容积率与高度不符合规划,拆除之后并非生态复原,而将迎来又一次大兴土木。


  这样的表态暴露了秦岭拆别墅的真实目的——绝非只是他们所标榜的恢复山景那么简单。试想,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如此规模宏大、如此显眼的违建项目,如何做到胜利完工、顺利建成?对于违建过程中的监管何以总是后知后觉,拆除又为何姗姗来迟?不仅如此,假如不是因为别墅项目经营不善,未能投入使用,还导致项目用地杂草丛生、破烂不堪,而是早已热卖售出,更产生了不菲的收入,上缴了可观的利税,秦岭别墅还会不会被拆除?恐怕更需要被打上个问号。另外,违建别墅倒下了,但缺乏问责声音的后果会不会是有更多违建云合而影从?秦岭违建别墅的瓦砾之下,更多的真相显然不能就地掩埋。


  无论是庐山的山民下迁、豪宅上山,抑或秦岭的拆别墅、建酒店,本质上来说,都只不过是开发形式上的升级,其出发点恐怕都与景区的生态环保关系不大,而无一不指向商业利益。建也好,拆也罢,在某些人眼中,这些名山实际已经成为他们掌中物、盘中餐,是可以随意攫取财富的宝地。名山是宝地没错,不过它不该是属于少数权贵富贾的,那些独特甚至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景观资源,其实天生就有着公共资源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名山大川进行各类开发,把名山大川打造成私家花园,本身就违背其公共资源属性。


  名山大川的景观生态资源因其稀缺与不可复制性,固然极大增加了商业开发项目的卖点与含金量,但其本身其实也是相当脆弱的。尽管从保护意义上说,别墅、酒店、浴场这类项目在部分人看来属于对景区生态影响较小的开发,但这与过去所谓低档次的开发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不难设想,在经济利益与商业开发的车轮之下,沦为房地产开发工地的名山大川,连自身尚且难保,景观生态资源,自然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真正可怕的,在于把景区生态资源仅仅作为赚取利润必要手段的思维惯性。实际上,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保护好当地生态,而现在一些景区却俨然把商业化开发与规划当成了主业,保护环境反倒沦为掩人耳目的幌子。这样的做法不只是不务正业,更是本末倒置。更有甚者,在缺乏监督和制衡的利益格局下,可以不顾忌法律规章,可以不考虑当地居民的情绪反弹,甚至可以不必为一拆一建之间流失的公共财政埋单,最终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只会逐渐被蚕食而损失殆尽。


  一言以蔽之,在砍一棵树都必须审批的地方,竟然挡不住别墅的攻城略地,其实并非法律法规本身不给力,而更多暴露出背后的权力趋利及监管沦陷。对于庐山、秦岭以及国内的其他名山大川而言,对其生态价值的轻视和滥用,远比建几座别墅、开几家酒店更加贻害无穷。

 

秦岭41栋违建别墅被拆

 

    中国环境报综合报道 位于秦岭陕西户县段圭峰山下的41栋4层高的违章建筑日前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保管委会办公室的监督下,被项目单位拆除,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拆除费用达9000万元。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保管委会办公室执法监督处处长刘兴让说,这些建筑从2003年起开始兴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投入使用,项目地杂草丛生、破烂不堪,与秦岭山势极不协调。拆除后的地块将统一规划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