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阜新离了煤就活不好?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8.09

 编者按


  2001年,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矿竭城衰”的辽宁省阜新市开始思索新的发展路子。


  转方式,调结构,城市贫富不再仅由资源决定;治理沉陷区,改造棚户区,多措并举齐抓就业,在转型同时改善民生;改造废弃工业基地,治理受污河流,用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10年间,阜新于艰苦的蜕变中昭示着盎然生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更高目标也为阜新规划了更美的新生。


  中国环境报现推出“城市蜕变·新生系列报道”之阜新篇,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中国环境报记者 丁冬


  2001年12月,国家批准辽宁省阜新市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10年后,阜新由一座曾极端贫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朝着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目标迈进,实现了由黑变绿的华丽转身。


  10年,在历史长河中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可短短的10年却让阜新这座曾“矿竭城衰”的城市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10年,阜新市的经济总量由6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5.3%;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煤电工业转变成农产品加工、煤化工、新型能源三大支柱产业三足鼎立,以及液压装备、氟化工、板材加工、皮革加工、铸造和新型材料6个产业集群的多元格局。


  10年,阜新市的空气环境优良天数由146天增加到337天,细河城市段由污染严重的“臭水沟”转变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昔日城市最大污染源和地质灾害源的海州露天煤矿已变成国家级矿山公园,过去“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是一座座现代化新城区。


  转方式调结构成本有多高?


  经济转型“加减法”,以低成本打造多元化产业格局


  阜新在由资源枯竭型城市朝着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着力做好经济转型的“加减法”。


  所谓“加法”,即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不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所谓“减法”,即在资源、远景、生态等领域坚持节能减排,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探索出一条质量型发展的高速通道。


  倾力打造全国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可谓是阜新由黑变绿最精彩的一笔。辽宁目前1/9的电能来自风电,阜新的风电装机容量则雄踞全省14个地级市之首并占全省近半数。昔日恼人的常年大风,如今给阜新人带来了实惠,也成为阜新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替代产业。随着华能和华锐风电等项目入驻,阜新的风电发展规划已由原来的180万千瓦调整到1000万千瓦。仅以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规模计算,年发电量达到36亿千瓦时,每年可以节约11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20万吨。


  全力发展煤化工业基地并将其列为国家规划,是阜新经济转型的又一精彩之处。2010年春,大唐国际投资245.7亿元的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开工,成为阜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今年年底,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将向沈阳等城市输送优质天然气,届时将有效缓解辽宁中部城市群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局面。


  阜新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随着河南双汇、内蒙古伊利、沈阳辉山、江苏雨润等企业的入驻,阜新已形成了生猪、乳业、花生等16个农业产业化链条,成为全国13个食品工业强市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阜新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200万亩荒山经济林建设,拿出其中的100万亩用来种植文冠果并提炼生物柴油。原来,文冠果是当地的乡土树种,也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种优良原料,经水解、甲醇酯化后,可提取、转化为生物柴油并替代石油能源。目前,此项目已步入规模化阶段,很快可实现年加工生物柴油20万吨的目标。


  5年来,阜新市已累计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7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5个。阜新市经济转型速度之快和成效之显著令人称奇,特别是2008年开始发展的液压产业集群,在3年里实现年均工业总产值100%增长,去年首次超过煤炭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也让阜新成为“中国液压之都”。现在,阜新液压产业正向更高目标迈进——占领国际液压产业制高点,全面替代进口并实现中国制造。


  经济转型同时如何改善民生?


  治理采煤沉陷区,改造棚户区,帮扶就业


  改善民生,是阜新市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也是阜新市决策者在10年经济转型过程中坚守不移的庄严承诺。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便是阜新兑现这一承诺的生动体现。


  转型前阜新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由于全市人口的55%以上为煤电系统职工和家属,下岗失业人员占全市职工总数近半数,仅阜新矿务局的下岗人数就达10多万人,城市人口的25%和农村人口的55%属于特困;以2000年为例,阜新GDP增长率竟创下了0.2%的最低纪录,整个城市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002年7月,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时了解到的阜新采煤沉陷等情况可谓触目惊心:由于长期只开采不填充,阜新矿区底下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并逐渐演化为沉陷区。最严重的新邱区,其面积虽只有24.5平方公里,矿区竟占了17.63平方公里。这里的房屋普遍存在开裂和门窗变形等现象,有些已坍塌。而阜新全市共有13个沉陷区,总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有2.7万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52万座处于危房状态。


  阜新采煤沉陷,险情频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拨出7.4亿元专款,加上辽宁省及阜新市筹资共计11.8亿元,用于为期4年的采煤沉陷治理工程。本着“把采煤沉陷区治理打造成全国样板工程”的决心,阜新市于2008年底顺利通过治理工程的综合验收,成为全国70多个沉陷治理工程中首个一次性通过验收的城市。如今,广大沉陷区居民都已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阜新的城市面貌也明显改观。


  棚户区改造,可谓阜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头号民生工程。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阜新棚户区面积居辽宁之首,占全省的1/3,被称为“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所谓的棚户区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围绕矿区周围建设的大量简易平房,还有一些是日伪时期留下的工棚子,年限均在50年以上,不仅面积狭小,居住条件简陋,而且因年久失修,地基下沉,很多已成危房和险房。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是十分恶劣,居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如今,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阜新已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总计约20余万户阜新人乔迁新居。以往“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被一座座现代化新城区取代。在阜新市海州区平安中部二期棚改户乔迁新居时,住了20多年简易房的陈淑枝一家,只花1万多元就分到了71平方米的新楼房。另外,阜新还大力推进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建设,广大城区居民走10分钟的路就可得到就医、购物和休闲等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转型之初,阜新就把解决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体系。目前,阜新已形成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方位就业格局。


  如何在改善环境中提升幸福指数?


  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还要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过去的阜新长期局限于“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很多居民区随矿山而建,城市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功能缺失现象严重,尤其是矿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较差。据了解,转型之前的阜新,人口接近80万,可每年人均城市维护费支出却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别说没有大型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就连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资源也严重短缺。


  阜新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气候干旱少雨且风沙危害严重,加上阜新缺林少绿,荒山秃山较多,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为了不让恶劣的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阜新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完成了长100公里、宽500米的城市防护林带建设,被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目前,阜新森林覆盖率达到32.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7%;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4.34平方米增加到10.46平方米。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转型前的62天减少到41天,沙尘天数由31天减少到11天。同时,阜新还被列为全国跨区域防沙治沙示范区。


  阜新矿区周边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小350多处矸石堆,有些高达百米以上,总量达12.9亿立方米。矸石堆自燃释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市二氧化硫总量的70%以上,遇风则伴着大量矸石灰在城市上空肆虐,是城市环境质量的最大污染源。


  2005年,阜新经多方论证,决定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利用废弃矿坑和生产设备发展旅游业。在矸石山上垫上半米多深的客土,使之变成绿草如茵的人工大草原。这也是目前我国单项土地复垦工程中投资最大、复垦面积最大的项目。2009年,投资6亿元的世界级工业遗产主题公园——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


  凌河流域主要干流的细河,是阜新人民的母亲河。转型前,阜新发电厂的排污水、煤矿洗煤水及居民生活污水都排入细河,导致细河发黑变臭。如今,这项阜新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工程——细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竣工后,形成了90万平方米的水面,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市民游玩的好去处,更为位于辽宁西部干旱地区的阜新市区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姿色,这一工程也因此获得“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此外,阜新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白石水库引水,使阜新摆脱了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困境;建设了日处理1500吨的生活垃圾和5吨的医疗垃圾处理场,建成了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阜新还通过发展风力等清洁能源、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和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等措施,使全市大气优良天数由转型前的146天增加到现在的337天,由重度污染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和“清洁卫生城市”目标迈进。


  10年后的今天,阜新这座曾饱经沧桑的城市,才真正兑现其名所寓:“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进入“十二五”,阜新仍坚持生态立市的战略并自加压力,定下了“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目标。到“十二五”末期,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从“试点”到“示范”,标志着阜新在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又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阜新这座城市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