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奋进十年 中国品格(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特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7.25

伟大的国家自有伟大的品格,伟大的品格源自伟大的实践。

  伟大的品格,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生动力,需要在长期奋进中积淀而成。富强与文明,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为之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国家走向富强,也使社会文明迈向新高。在追求物质文明的道路上,当代中国人从未忘记品格的锻造、道德的提升,崇德向善、知礼守义、开放包容……文明之风华夏劲吹,道德之花神州盛开。

  

  从30多年前封闭已久的国门缓缓打开,世界风扑面而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攸关现代化命运的战略任务,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以德治国”,再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前20多年坚持不懈、奠定基础,后10年接力奋进、成就卓然。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是英雄模范层出不穷的十年,是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的十年,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十年。

  ——十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楷模辈出、群星璀璨,仅这十年间就涌现了成千上万的道德模范。文明素养的提高、高尚品格的塑造、文化胸襟的展示,激励国人、打动世界。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思想不迷航,行事有依托,追求有方向,社会扬起爱国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风帆。

  ——十年来,改革发展的精神大厦越垒越高,当代中国的精神品格日益彰显,传统伦理道德赋予新内涵,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美”追求。

  尽管面临风险和挑战,但30多年改革开放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所凝聚的广泛社会共识、所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在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阵痛时,赢得了道德尊严。

  泱泱我中华,巍巍礼仪邦。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并将反复证明:我们不仅能够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经济强国,而且能够建设一个和谐奋进的文明大国。

  “最美”之花,遍地盛开

  ——中国绝不是一个冷漠自私的国度,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德尚义的民族。在我们的血液中,有五千年礼仪之邦的基因;在我们的心底里,有新时代公民的社会责任;在我们的灵魂里,有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

  6月的中国,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彭伟平、周玉兰、张文华,他们的事迹如同一曲曲颂歌,在亿万人的耳畔回荡;7月的中国,周江疆、邓锦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何止是7月、6月,何止是今年、去年,一年年,一月月,有多少英雄模范、多少平凡好人,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

  刚刚经历了61年来最大暴雨的北京,更是集中展现了普通人崇德尚义、守望相助的精神品格。素不相识的私家车组成车队到机场接送滞留乘客,一些商家打开店门为回不了家的人提供食宿,几十个路人和救援人员一起奋力抢救被淹的车主,一位青年几个小时挡在没了井盖的下水道口……

  无数人在暴雨的洗礼中,用自己的爱心和友善,呈现“最美”的道德风尚,诠释了可贵的中国品格。他们无论何等身份,不管何种经历,他们身上凝聚的当代中国的道德精髓,让我们对中国的道德建设充满信心。

  “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有人想写一篇文章,考证一个个“最美”的称呼是谁的发明,起自何时,缘何成为当今社会高尚道德的代名词,何以如井喷般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其实,写出这篇文章并非易事。因为“最美”没有最初,不算发明,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心底的共鸣,是人们积蓄已久的精神呼唤。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时代,国家的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素养、民族的文化襟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当这些代表中国品格的平民英雄出现时,他们就成为“最美”的化身。

  只有富强没有文明的国度,是一个没有恒久生命力的国度;只有物质富足没有精神境界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不会有多少影响力。追求品质,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需要;追求品格,是社会文明和谐的急切召唤。而这一切,都基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

  2011年10月,当“小悦悦”这个名字出现在媒体时,亿万中国人不禁为之焦虑、困惑、叹息,大家不停地发问:我们的道德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身体里是否还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如此的逼问令人痛苦,但也足以激起人们的道德自觉。

  事实上,当丑陋现象引起人们公愤的时候,正是道德意识快速觉醒的时候。聚焦“小悦悦”现象,鞭挞“路人”冷漠,恰恰表明了社会对高尚道德的热切期待,对新时代伦理价值的急切探求。每次关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大讨论,都是对公民伦理道德的一次考验,而考验的结果总让人欣慰——呼唤良知、吁求正义的声音在讨论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对失德败德行为给予猛烈抨击,对彰显美德的善行义举给予热情赞美——当代中国人就是以这样鲜明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的道德追求。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是孕育过无数英雄的土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更是一个楷模辈出的时代。十年来,以沈浩、杨善洲、王瑛等为代表的好干部,以“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代表的普通共产党人,以“最美妈妈”、“最美护士”等为代表的平民英雄,成千上万,层出不穷。这是时代精神的深刻体现,是中国品格的有力表达。

  灾难,是一个民族道德风尚的“试金石”。在大灾大难面前,是各自为战、袖手旁观,还是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不同的选择,彰显着不同的民族品格。在这自然灾害频发的十年,中国人民不仅没有被灾难所吓倒,反而愈挫愈奋,众志成城,其惊天地泣鬼神的救灾壮举体现了这个民族崇高的道德风貌和良好的公民素质——当非典肆虐,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冲在最前;当汶川和玉树遭遇强烈地震,献血的人潮挤爆各地医院;当舟曲暴发特大泥石流,运送捐献物资的车辆一眼望不到边;当冰冻封锁了交通,一根火腿肠、一杯热水能在旅客手中传递良久……

  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相比、与海地地震相比、与法国夏季酷热灾害相比,中国人在自然灾难面前的表现,让即使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伟大的不可战胜的民族。”一家美国媒体如是说。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后的十年里,道德模范层出不穷,仅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就有162位道德模范榜上有名,而他们的身后是更多全国各地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候选人;与此同时,各省市地区的道德模范也在推选中被不断发现,形成巨大的传播热潮,各单位的道德模范推举,更让人们身边的感动转变为社会的表率。一次次全国道德模范的基层巡讲、“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让模范事迹迅速化做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坚持不懈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更让英雄模范可亲可敬可学;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论坛,使公民的权利义务、公民的社会责任深入人心。

  道德模范的评选,把平凡生活中的善行义举一个个发掘出来,赢得各界群众和网民的热烈回应、激情传播;而在评选的同时,一大批民间选出的最美典型也交相呼应,对那些民间推举的模范,各级党政部门总是及时表彰,热情奖励。公民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党和人民、政府与百姓共同的使命。

  “那天,杭州城只有一名司机”,杭州人民为吴斌送行的壮观情景,让我们深信,对新时代道德模范的推崇、热爱,真诚地来自亿万人的内心深处。

  “最近世界上的新闻以负面为主,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样一条好消息,令人备感温暖”,一个美国网友看到世界各主要媒体相继报道的中国“最美妈妈”吴菊萍后,感慨地说。“道德的奇迹来自中国,世界的好消息来自一位普通中国人”,此言此理,让我们相信,崇德向善的当代中国品格也在影响着世界、感动着世界。

  时代命题,出色答卷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国能否在经济腾飞的同时,避免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道德滑坡”,摆脱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这是时代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道严峻命题

  人无品不正,国无品不立。作为社会文明的基础与核心,道德如同阳光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良好的道德风尚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示器”,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缺少道德的支撑。

  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急速转型,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道严峻命题——中国能否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道德滑坡”,摆脱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自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引导着中国平稳度过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十年来,中国的道德水准明显提升。无论是遵规守法意识的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改善,无论是敬业精神的自觉践行还是文明礼仪的大力推广,“谢谢”、“对不起”使用率的迅速提高,让人感到,中国的道德建设这份出色的答卷来之不易。这是在克服众多现实障碍、众多日常积习和众多历史包袱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中国正在以令人炫目的速度转型。西方国家用了上百年才完成的经济社会转型,在中国被压缩到了30年。

  昨天还是手握锄头的农民,今天就有可能是城里做工的工人;昨天还在事业单位上班,今天就有可能变成企业职工;昨天还在自己家乡,明天就有可能远在千里之外……这其中,蕴含了多少悲喜交加的故事,包含着多少思想上的迷惘与困惑,不是亲身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面对如此巨大的转变,许多人的道德准备还远不充分,一切都想尝试,可底线却不确定。旧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应新的时代了,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一时还没有形成。一些诚信缺失、见死不救等失德败德现象不断拷问着社会良知。比如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不仅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而且破坏了社会互信和正常的经济秩序。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恶果。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与其说是市场经济带来了失德败德现象,不如说是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类似的混乱、败德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但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严格执行,这样的行为就渐渐减少了。因此,客观地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了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状况“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并存,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同在”的复杂图景。

  处于如此复杂的大背景,处在这样变革的大时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知难而上,全力推进。“三下乡”、“心连心”、“三贴近”、“走转改”,一次次沉向基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一批批创建出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年年在不断加强。这一项项影响深远的部署,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措施,让精神文明的火炬照亮基层,照亮社区,照亮每一个群体的心灵。

  公民道德重在建设,国家品格重在塑造,十年来社会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因为道德缺陷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道德的失范不能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在社会的转型期,在历史的空白点,建设最需要的是耐心培育。十年来,我们没有看到所谓的大批判,也很少见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强制,我们靠树立英雄模范、奖励善行义举,彰显了榜样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作为网民、身为大众,也在一次次道德的交锋中变得日益理性。今天,我国互联网的上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8.3%。在国内事件和国际事件中,中国网民的讨论激情空前高涨,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道德的形成,每次讨论都可以呈现理性的光芒,盲从宣泄、自负狭隘、简单片面,逐渐被平和理性、自信自强、辩证客观所取代。

  在国际盛会中,中国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志愿服务的风采赢得了世界。《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北京的热情和友好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纽约时报》说,中国的志愿者向世人传达出了当代中国的形象:年轻、爱国,有激情并充满自豪感。

  扬善必须惩恶。对无良企业、腐败分子、败德现象的查处、惩罚、谴责,如果缺乏相应的机制、法规与环境,模范的作用就会降低,正风正气就难以持久。十年来,惩治腐败、扫黄打非坚决有力,打击侵权、造假、欺诈持续不断,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格外强劲,相关的司法体制和法规建设日趋完善,而社会舆论更是对败德现象无情挞伐。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还制定了一整套逐渐完善的奖励英模、保护好人的政策措施,善行义举受嘉奖正在成为社会常态,“好人有好报”已经是大众共识。

  高尚品格,光耀神州

  ——道德建设最需要扎根在大众之中,中国品格最需要体现在凡人小事里。十年来,中国的道德模范已经变得平民化,善行义举已经日益大众化,对高尚品格的传播和颂扬已经从媒体记者延伸到千千万万的网民

  “无名托举哥”是谁?“良心油条哥”是谁?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但当命运把他们推上抉择的关头,他们身上所闪耀的道德光辉,却如灿烂星空一样令人仰望,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骄傲。

  道德之美,美在平凡,却光彩照人。身边的英雄,不再是所谓的“高大全”,而是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的善举、义举自然而然,但却标志着道德建设的走向和刻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作为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五个大类,真切表达出了今天我们的道德需要什么。

  “当代雷锋”郭明义,与雷锋一样,都是普通人。在日常岁月里,他积小善而成大爱,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建设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还发起成立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人们推崇他,千万粉丝关注他,因为他平凡、可亲又可学。翻开中国版图,雷锋传人已经遍布大江南北,“雷锋小组”、“雷锋志愿者”、“雷锋服务公司”、“雷锋团”,由老百姓、普通党员组成的一支支队伍,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行动。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需要关怀未成年人的成长,更需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建设。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亿多,他们担当的是中华民族的明天,担负的是伟大祖国的未来,精神文明的大厦究竟能否牢牢矗立,关键在他们。十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治理网络内容到整顿校园环境,从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到表彰先进模范,从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到推动全社会的更多关怀,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十年间,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如今已经遍及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可以看到激情洋溢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其中的骨干。他们活跃在各大国际盛会,奋战在每次灾难的救援现场,而在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刻也总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首都北京如今9个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志愿者,各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群体。热情、有礼、周到、微笑,是中国志愿者的写照,也是当代中国品格的表情。

  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行列中,80后、90后已然成为耀眼的一代。从诚实勤劳的农民工到诚信仁义的商贩,从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到敬老爱亲的少年,从事业有成的白领到一心为民的战士和警察,各种行业,各种场合,年青一代的表现令人欣慰和自豪。不久前为救人而牺牲、负伤的周江疆、王俊旺、李博亚,再次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巨大的道德力量;而从湖北孝感老家到广州找工作的周冲毫不犹豫地托举起身处危险的三岁女童,河北保定市财贸学校的大专毕业生刘洪安炸出的“良心油条”,让千万人又一次领悟到,高尚道德对年青一代而言同样是做人的根本。

  十年,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善于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来说,在铸造中国品格、成就道德高地方面,已然留下了具有人文厚度、历史深度的精彩华章。爱国、奉献、崇德、向善、开放、包容……所有的时代楷模、所有的平民英雄,还有无数秉持善行义举的人们,他们的胸怀、他们的境界,都已深深地融入中国品格。

  十年科学发展,中国奇迹惊艳全球;十年文明进步,中国品格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