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让住户住得舒心(走基层·走进保障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7.24

盛夏,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清新。在厦门市高林保障房小区,住户林小鹣和社区居委会主任陈丽铭两位大姐带着记者逛小区。

  “厦门的保障房建得好、分得公平,管理得也好。我住进这里快3年了,小区干净整洁,绿化也好。你看,路面上想找到一片纸屑都难。”林小鹣说,“前几天,一个老同学来我家,说这里比一般商品房都要好。”

  多阶层人群融合居住

  “一到晚上,广场可热闹了。居委会组织我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歌咏队、舞蹈队、腰鼓队。我爱唱爱跳,很快就结识了许多歌友、舞友。”小区广场上,居民陈丽英告诉我们。

  许多人担心:入住保障房小区的多为中低收入家庭,会不会造成类似“贫民窟”的问题?“厦门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局长林德志说,《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和谐人居”建设导则》明确要求,保障房小区要构建不同社会阶层人群融合居住、互助友爱、和睦共处的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目前厦门市1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已有12个项目22318套房交付使用,所有保障房小区兼有各种性质的保障房,既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也有公租房、保障性商品房以及人才房,这就保证了多阶层人群融合居住。

  林小鹣是老知青,以前在龙岩市上杭县当小学教师,退休后回到厦门。“由于积蓄少,买不起商品房,一直租房住,房租越来越贵,搬了好几次家。”林小鹣说,“住进这里后,感觉邻居很友爱。文化生活也丰富,我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感。”

  多种设施提升生活品质

  鸡蛋每斤4.8元、卷心菜每斤1.8元……走进小区里的生鲜超市,陈丽英指点着说:“这里的质量让人放心,价钱比农贸市场还低些。”

  为让保障房小区的住户生活方便,厦门市政府在选址和配套上充分考虑商业配套、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交站点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配套齐全,适宜居住,便捷出行。以高林小区为例,周围有4条公交线路,有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高林小学能满足住户就近入学要求,高林中学已经规划。

  居民住得舒心不舒心,物业管理很重要。厦门市所有保障房小区的物业管理都由各区下属的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承担。负责高林小区物业管理的天地物业公司经理胡冬生说:“按商业测算,高林小区的物业管理费应该是每平方米1.8元以上,我们实收每平方米1.2元,政府对低保户的物管费提供80%的补贴,对其他低收入户提供40%补贴。”

  多措并举促建和谐大家庭

  “这里有3000册图书。”走进社区阅览室,不少老人和孩子正在看书或做手工。“我们与市图书馆联动,他们定期送书,我们指定专人管理、免费开放。”陈丽铭说。

  厦门市要求每个保障性住房小区都由各区政府负责组织成立社区居委会或派驻社区工作点。住户住得舒心不舒心,社区居委会作用很关键。

  陈丽铭说,社区开展党员、志愿者与困难户“二帮一”结对子,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与市医药研究所、市海事法院等5个单位共驻共建,联合志愿者组织服务居民;开办技能培训班,成立手工服务队,帮助文化程度低、有手工技能的困难人员就业;开通社区便民服务一号通,开设微博、论坛、保障房监督在线等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洽了邻里关系,周到的服务感动了居民,居民们也纷纷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

  与其它社区居委会不同,保障房小区的居委会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与物管一起防止有些住户的转租转让行为。为及时掌握住户家庭情况动态变化,居委会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实现对每个住户都定期巡查走访,协助有关部门实施严格的保障房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