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知识 >> 正文

垃圾分类将配专用垃圾车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时间:2012.07.24

燕子山小区里布置了许多分类垃圾桶。

燕子山小区内,一名保洁员将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都倒进了同一辆车里。

垃圾中转站内无法实施垃圾分类。

  从今年初开始,历下区在全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推广生活垃圾四色分类收集。如今,近半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在垃圾终端处理上还没有实现分类,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明显。
  对此,历下区有关部门表示,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中心近期就将建成并试运行。同时,专用的分类垃圾车也将投入使用,从而使垃圾分类发挥切实作用。
  实施垃圾分类
不少居民嫌麻烦

  7月16日早上7点40分,燕子山小区东区内,绿色、蓝色、黑色和橙色的垃圾箱一字排开,桶身上面分别标注了“可回收”、“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字样。
  就在此时,一名女士刚好拿着一大袋垃圾往垃圾桶里扔。“你袋子里是什么垃圾?”记者上前询问。“昨晚的剩菜,废纸盒啥的,还有几节废电池,都是没用的。”该女士说。“有分类垃圾桶,为什么不分开扔呢?”记者继续问道。“分类太麻烦,再说就算我分开了,最后到垃圾场不还是放一块了?”该女士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居委会曾下大力气宣传分类垃圾,甚至专门派人在垃圾桶守着,自己开始也分类了,但后来因为太麻烦就没再分。
  记者随后走访了甸柳小区等其他垃圾分类试点地点发现,类似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居民表示,之所以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主要还是嫌麻烦。同时,也有居民指出,自己分好垃圾后,被送到垃圾场时又合到了一块,自己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人手少、垃圾多
保洁员称没空分

  17日早上5点50分,记者在燕子山小区东区看到,一名保洁员骑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正在回收四色垃圾桶里的垃圾。只见他搬起橙色垃圾桶,“哗”倒进了三轮车斗;搬起绿色垃圾桶,“哗”倒进三轮车斗;蓝色垃圾桶和黑色垃圾桶里的垃圾也都被统统倒进了三轮车斗。原本分类的垃圾全部混在了一起。
  “不是分类垃圾桶吗?怎么还这样收垃圾?”面对记者的疑问,
这名保洁员表示,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操作起来很难。“居民分类放垃圾的意识还是比较淡,他们没有把垃圾分类,这么多垃圾,我一个人,哪有时间分类?再说,我就这一辆车,容量有限,怎么把垃圾分开装?”
中转站垃圾多且杂
装车只能“一锅端”

  17日上午,在位于和平路与山师东路交界处的垃圾中转站内,附近的保洁员们都把回收的垃圾运送至此,垃圾大箱内很快就填满了垃圾。
  据了解,垃圾中转站是生活垃圾的暂居之所,每天保洁员都会把回收的垃圾运送到所负责区域的垃圾中转站,到了特定时间运送垃圾的卡车会到垃圾中转站把一天所积存的垃圾拉走。
  “一辆车要负责装运几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再去分拣垃圾,肯定会耽误时间,延误了垃圾运送,如造成垃圾的堆积,会给市民带来不便。”一位垃圾车司机说,中转站的垃圾多且杂,如果保洁员送过来的垃圾没有分类的话,就不能做到分类装车,只能“一锅端”。
处理中心内简单分类
有的焚烧有的填埋

  记者从城管部门获悉,目前济南每天的城市垃圾在2800吨左右,高峰时高达3000吨,处理稍不及时很可能就会遭遇“垃圾围城”。 
  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全市的垃圾每天都被运到此处集中填埋。不过自去年年底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运行后,运送到处理中心的垃圾会被简单分类。其中,2000吨左右易燃垃圾被送往焚烧厂,剩下的1000吨垃圾由处理中心集中填埋。
  “除了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配套设施也必须跟上,垃圾分类必须是个整体的系统。”济南市城管部门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整合再生资源,充足的资金,以及建立分拣中心都是实现垃圾分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所有的垃圾都要经历收集、中转、运输和处理四个步骤。”该负责人说,建大型的垃圾中转分拣中心和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运作。“否则就算垃圾在市民手中分了类,也无法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主管声音 分类垃圾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
  “前期试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下一步,一些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22日下午,历下区城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生活垃圾四色分类试点期间,历下区财政设立了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宣传普及及设施配置的经费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全面推广后,每年由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对于目前存在的分好类的垃圾被混装处理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7月底8月初,历下区生活废弃物转运中心将建成试运行,届时将配备专用的分类垃圾车专门运送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运输至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分类处理。
  “生活废弃物转运中心投入使用后,市区内的小型垃圾中转站也将停止使用,这也可以改善城区环境。”该工作人员说。

□他山之石 广州实施“垃圾袋实名制”
  垃圾分类在国内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0年,建设部就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近日,广州出台垃圾分类新政,防伪垃圾袋上有一个编号,每个编号对应一户家庭,不少人称此举为“垃圾袋实名制”。
  作为垃圾分类的典范,日本共有8种垃圾箱分门别类地收集垃圾,公民分类投箱也十分娴熟,决不会让废物找错“婆家”。“箱”有人设、有人管、有人收。可见,垃圾分类不是完全依靠国民素质“养”出来的,更是靠细致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执行“管”出来的。
  在许多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还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