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绿色一定环保吗?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6.28

 

  我们习惯以绿色代表环保,把环保健康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把环保优先的发展观称为绿色理念。随着广大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也成为一种重要的附加值:产品是绿色的,能卖出高价;项目是绿色的,行政审批畅通无阻;企业是绿色的,还会有不少优惠政策。


  在这样的绿色诱惑下,也就有不少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项目和企业粉墨登场,他们本不是绿色,却硬给自己刷上了绿漆,以环保之名,行破坏环境之实。


  近日媒体再次曝光的各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就是典型的伪环保项目。形状各异的沙坑,倒映树影的湖泊,大片碧绿的草地,很多人形容眼中的高尔夫球场,会用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这样的词,然而,高尔夫球场实际上却是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一个18洞的标准球场,每天平均耗水2000~2500立方米,一年下来就要用掉40万吨的水。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全年的生活用水量。除了耗水量巨大,高尔夫球场为了维护草坪而大量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和化肥也会给附近水源带来严重污染。


  从2004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各种禁令相继出台,要求各地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尚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许开工建设。但各地政府似乎认定了“没有高尔夫引不来金凤凰”,在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下,这条广为人知的禁令成了摆设,在它下达后的7年里各地又违规建设了400多家高尔夫球场。值得玩味的是,为数众多的违规球场,均是以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体育公园等名义报批,得以瞒天过海。


  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白马王子,也可能是唐僧;长着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像高尔夫球场项目这样,拼命标榜绿色而掩人耳目的事其实并不少见。如河道整治中,用水泥固化河床、河岸,看起来整洁美观了,其实却彻底破坏了河流原生态;如盲目扩张人工林,表面上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实际上却可能因为选用了耗水量大的树种,破坏乡土树种,导致土地贫瘠、生态退化。更有一些企业,报批时说是回收废品的循环经济项目,开工生产后却摇身一变成了污染大户,令人措手不及。


  这些伪环保项目能登堂入室、屡禁不止,多半都是因为捆绑了个别企业的经济利益、个别官员的面子和政绩,拉了环保这张虎皮做大旗,才得以顺利过关。这固然说明全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重视——但凡有了这张挡箭牌,合法性和认同度也就不在话下。然而,话分两头,一旦这张假面具被扯下来,却鲜少听说有人因为挂羊头卖狗肉而接受问责,受到严惩。


  对于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去年国家11个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行彻底综合清理整治,但仍给部分资质较好的违规球场留下了转正的机会,整改落实后就可由发改委、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等部门为其重新办理相关手续。既然这种禁令只是堵住前门,却开了后窗,那有利可图的政府和企业又怎么会不钻空子?且不管能不能拿到门票,先进来再说,总不至于进来了再把人赶出去吧。企业如此想,政府亦如此想,于是不买票者纷至沓来。


  对于所谓的环保项目,我们不仅要看它说了什么,更要看它做了什么。我们重视环保、推崇环保,不仅应该表现在准入阶段为环保项目提供各类方便和各种优惠,还应表现在对伪环保项目加倍严惩、加倍打击、绝不姑息的态度上。不采取刮骨疗毒的严厉措施,不足以清理鱼目混珠的绿色市场乱象,令制假者和说谎者却步,也就不足以保障环保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