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怎么用种养结合打造产业链?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6.20

 

  每五六户房前就有一个垃圾箱,与之配套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也即将运行,如今的吉林省吉林市大荒地村干净整洁,宛如欧洲小镇。 


  红顶白墙农家院,草坪路灯水泥路。村外水稻刚刚插秧,大棚里香蕉木瓜已渐成熟,农忙季节却很少能看到农民。初夏的大荒地村,宛如欧洲小镇,别是一番风景。


  大荒地村,地处吉林省吉林市区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属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2010年11月,大荒地村被吉林省确定为首次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4个试点村之一。


  种植企业统一实施有机种植,畜禽粪便集中处置成有机肥料,有机肥100%还田,米业公司订单收购稻米。一条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大荒地村已见雏形。


  富起来的农村,不再先污染后治理


  “真没想到,我们村还会建设污水处理站。”村口的一位老妇对记者说。


  大荒地村是吉林省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8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有第二职业,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8%以上,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在这样一个富裕的村庄,污水处理站建设依然让不少村民感到新鲜。


  “和很多靠工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富裕起来的农村一样,大荒地村也面临着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的局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少农民将搬入新农居,生活污水将会集中排放。”吉林市昌邑区环保局管理科副科长杨帆介绍说,“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因为大荒地村的生活污水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河道,会严重影响流经大荒地村的松花江支流奉士河水质。我们不希望农村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阵痛。”


  “坦率说,一开始我们都有畏惧情绪。村民居住分散,治理战线长。”孤店子镇镇长吴永俊对记者说。


  在大荒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开展前期,昌邑区环保局深入农村了解实际环境状况,力求将此次整治工程所需解决的问题全部汇总上来。


  据大荒地村党委书记兼东福集团董事长刘延东介绍,按照吉林省和吉林市的决定,孤店子镇被确定为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三化统筹”试点镇,昌邑区委、区政府希望以此为契机,建设以大荒地村为核心的“吉林市大荒地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荒地村将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放在首位进行建设,在2011年示范区建设的16个项目中,有4个以环保内容为主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1286.7万元。


  “大荒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将为小康村110户居民及大荒地村600户集中居住区居民提供服务,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为300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5吨,日处理畜禽粪便能力为30吨。”杨帆说。


  上治污项目,污水垃圾不再成困境


  去年5月污水处理站开工建设以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关注着工程进度,很多人会时不时去工地现场看看。


  作为大荒地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杨帆介绍说,污水处理站一期工程将新建人工湿地3000平方米,安装地下排污管网7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480平方米。


  “生活污水将通过各个小区的污水管线汇集到截流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经过泵站提升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进入粗格栅渠通过粗、细格栅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物;再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在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去除有机物、氮等污染物;曝气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接触池出水进入人工湿地。”杨帆对项目十分熟悉。


  采用污水处理站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办法,也是因地制宜做出的考虑。“人工湿地工程造价低,占地面积较大,非常适合农村。这样的人工湿地以生活污水处理为主,兼具景观展示公园游憩及科普教育功能。”杨帆补充说。


  记者注意到,在整洁的大荒地村水泥街道上,每五六户房前就设有一个垃圾箱,垃圾箱分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格。像这样的垃圾箱,在大荒地村有106个。


  杨帆介绍说:“不可回收物直接进入到密闭压缩运输车运送到吉林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可回收物通过一辆3吨的运输车,运送到垃圾分类车间进行再次的人工分选,将分选出来的纸类、玻璃、塑料进入到垃圾箱内。存到一定数量时,就运送到当地废弃物收集站。”


  工程运行会不会加重村里的负担?“这里有村企共建的优势了,由共建企业承担运行费用,每年1万元。”吴永俊对这一思路很是满意。


  有机种植,农田不再是污染源


  插秧季节,广阔的稻田中却不见农民。见记者心生疑问,年轻的大荒地村村长刘寿吉对记者说:“现在都采用机械化种植了。耕地没流转前,农民各种各的,成熟期不统一。现在农场统一耕种,机械化才派上了用场。从插秧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刘寿吉指的耕地流转是大荒地村整盘棋活起来的重要一步。2011年,村委会成立了大荒地农业种植公司,在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和自愿流转的前提下,以每公顷1.55万元(其中流转费用1.3万元,国家粮食直补资金25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300公顷,使农民的流转所得比自己耕种的纯利润增加2500元。流转协议5年一签,流转费用每年1月10日发放,市场粮价涨,流转费上调,跌了则不减。


  种植公司会不会亏本?村党委书记刘延东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分散经营,农忙季节用工很贵,实施机械化可降低生产成本15%~20%;农资统一采购,又可以在价格上争取优惠;各项加起来,1公顷稻谷可降低生产成本3000元左右。


  同时,东福集团与种植公司签订订单,按照每斤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种植水稻,并提供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和收割储存,同时按照低于市场价10%~20%收取相关费用。


  统一种植也让有机种植更容易实现。“用上插秧机后,分叶好、株距足,稻子自然长得好。种田用的水是地下水,干净;除草用鸭子,不用化肥;鸭粪留在田里,还可养鱼、蟹。”刘寿吉说。

  有机种植又带来了经济收益。目前,大荒地村的“大荒地”牌大米已成品牌,过去农民1公顷水稻平均纯收入为1.2万元左右,现在村种植公司可达到1.9万元左右,集体经济因此发展壮大起来。


  一子动全局活。“改变了大荒地村传统的分散生产方式,让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成本下降,附加值增加。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解决了。”刘延东说。


  建有机肥厂,完善农业有机产业链


  畜禽养殖业是大荒地村的主要产业之一,现在年出栏肉鸡达20万只。畜禽粪便如何处置是环境整治的一大重点。


  有机肥厂应运而生。“大荒地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成后,将取消现有的散养养殖户,集中建设养殖小区,将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在有机肥厂进行集中处理,并生产为有机肥,再利用生产的有机肥种植绿色水稻,形成养殖——有机肥——绿色水稻的良性循环,促进养殖业和绿色水稻种植业的良性发展。”杨帆介绍说。


  杨帆所说的有机肥厂已经基本完工,年处理畜禽粪便规模为10950吨,可生产有机肥3200吨,可为600公顷有机农田提供100%的有机肥料。“这将使大荒地村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达到100%,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零’排放。”杨帆说。


  有机肥是如何产出的?大荒地村有机肥厂的方案是这样的:先将畜禽养殖小区产生的畜禽粪便集中至粪便收集池中,畜禽粪便经固液分离机脱水后,送至混合机与经粉碎的生物质垃圾混合。经混合机混合的物料送入密闭式有机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好氧发酵(快速反应约15日)。从有机肥发酵反应器中排出的物料送至仓储库房内自然堆置。大约堆置20天以上即可直接在农田使用。


  “种养结合是实现农业源减排的重要途径。希望大荒地村能发挥其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杨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