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空气质量信息发布能否更通俗易懂?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6.15

 

        城市灰霾的大气污染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环保部门向市民发布的大气环境污染信息,通常是采用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来发布的。而笔者认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发布大气环境污染信息时,用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米)来表述,可能比通常采用的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更清楚、更直观、更贴近实际。


  开展监测的必要性


  随着环保工作中污染预报的开展,以及城市灰霾天气或大气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报告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环保部门向市民发布的大气环境污染信息,通常采用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来发布。


  作为老百姓,感受最明显、最直观和最想知道的是自己所居住和生活环境中,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如何。每天早晨当人们拉开窗帘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的树木、楼房、大山是否看得清楚,是灰蒙蒙的还是清晰度很好的视野。往往清晰度很好的视野,会伴随着清新的环境空气,更会伴随着一天的好心情。对市民来说,污染轻重用眼睛看到的是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明显的。


  对每个关注环境污染状况的市民来讲,用能见度体现环境大气污染水平可能更简单、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大气环境污染指数与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相比,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通常是用米为单位来表述的,也更能贴近市民的实际生活。

  因此,尽快开展并建立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的监测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了。


  国内外能见度观测现状


  大气环境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人能够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除了雾、降雨(雪)等气象因素外,低能见度多与大气中的悬浮微粒以及污染气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有关。因此,撇开雾、降雨(雪)等气象因素,低能见度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大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存在和增加。


  国外开展能见度的观测较早。欧州一些国家的空气污染预报自上世纪70年代起步,到80年代开始进行空气污染的预报业务。近几年来他们已将空气污染的预报范围延伸到了对能见度、紫外线强度、花粉过敏等的预报。


  国内对天气能见度的观测最早开始于气象部门,但多年来仍以目测法为主同时结合仪器法开展此项工作。我国环保部门对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的观测主要是借鉴气象部门的观测方法,以目测为主,其次是使用仪器法。我国在1983年出版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第1版)中曾提到了对大气能见度监测的内容。但由于原方法缺少实用性,直到2003年出版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以及许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专业书中,都是对其测定方法进行原文转载,并无加入新内容。至今也无一监测站开展此项工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能见度的监测(观测)仍是一个空白。


  开展监测可分步进行


  开展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的监测工作,可以借鉴和参照气象部门一直沿用的人工观测方法进行。由于城市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的监测又与气象意义中的能见度观测有所不同,应该制定一套符合环境大气污染水平的能见度监测方式和方法。可以在一个城市选择一个固定的观测点,选择一定距离的树木、建筑物、山峰等标志物作为固定观测目标,定时进行观测。同时,可以将人工观测方法与先进的仪器法相结合同步进行。也可将大气环境污染指数、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同时发布,让居民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使用。


  由于使用人工观测环境大气污染水平能见度的方法,较仪器法更简单和更接近居民的个人感受,且设备投入的成本又低得多,开展此项监测工作更容易一些。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