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迈向绿色经济,中国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6.13

 “当我们进入里约+20峰会最后冲刺阶段时,世界各国,各企业和各社区都期盼世界首脑们能够制定到位的政策,从而促进向绿色经济的转型。绿色经济不但不会妨碍经济增长,反而会为社会带来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并且还能创造就业、缓解贫困与促进社会公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面对绿色经济的国际潮流,我国应提供哪些政策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加快构建绿色经济政策体系

    形成可持续有效率的环境资源市场


    董战峰


  我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当前,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基本发展理念。


  同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战略发展路径。以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均体现了我国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强烈政治意愿和决心。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环境规划院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的8个范畴(环保污染治理投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多样性、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投资、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环保产业)为框架,参照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对我国目前绿色经济以及含有绿色元素的经济成分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显示: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且近年来增长较快,基本与同期GDP保持了同样的快速增长率,其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11%,对整个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8个绿色经济领域中,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交通领域在绿色经济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可持续交通和环保污染治理投资增长最快,2005~2007年间分别增长了53.8%和41.7%。


  据初步估算,2007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3.5万家,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年产值总额近6000亿元,实现利润520亿元。


  应该说,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能源、气候与环境目标以及技术创新投入目标,这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规划目标导向。


  □发展绿色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冲动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存在冲突,急需改进发展质量。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研究成果,如果“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率保持在每年8.5%以下,同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设计的规模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就很有可能看到环境保护的真正进步;如果经济增长远远超过预期目标,那么无论采取怎样的环保措施,环境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二是由于过去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模式的惯性,将环境目标的实现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成果需要加大综合环境与经济决策手段的运用。但是,不少政策实施所需的环境还不完全具备,许多政策仍处于试点探索之中,大范围的推开仍需时日。


  三是我国的政府、市场、企业的事权边界没有理清,促进企业融入绿色经济的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尽管政府制定了很多的法律、法规,但是构建良好发展的绿色资本市场仍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


  四是目前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双重期待。由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角色以及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地位日益上升,如何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更牢固的伙伴关系,保持甚至改善竞争力、对外形象,需要政府的智慧。


  □如何加快构建政策体系?


  绿色经济是国际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绿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必须直面挑战,结合国情,抓住机遇,促进绿色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建议从两条线推进


  绿色经济:一是促进产业绿色化,即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升各产业部门的绿色度,增强其绿色竞争力,实现绿色增长;二是促进绿色产业化,即提升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和规模,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为举足轻重的绿色行业部门。


  通过两条线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我国绿色财富增长和发展质量改善。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政策支撑和保障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具体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构建三层次的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绿色经济政策体系设计应着眼于社会经济再生产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绿化调整,应能为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绿化”提供激励性政策安排,为绿色经济的培育提供持续有效的经济动力。


  微观层面的绿色经济政策:主要由那些调整企业等微观经济体决策、促进其进行环境经济决策一体化和改进资源使用效率决策的政策组成,如绿色产品设计政策、绿色包装和标志政策、绿色会计政策、绿色审计政策、绿色营销政策、绿色流通政策、针对“双高”产品的政策等。


  中观层面的绿色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运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调节手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绿色税收政策、环境收费政策、排污权和环境资源权益产品交易政策、绿色贸易政策(包括“绿色”的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政策)、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定价政策、绿色公共财政政策(包括环境投资、环境补贴、环境基金、环境彩票、环境国债政策等)、绿色金融政策(包括环境责任险、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政策等)、环境信息公开政策、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政策、环境押金—退款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环境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


  宏观层面的绿色经济政策:主要由在宏观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各种政策组成,包括主体功能区政策、环境产权政策(包括各类环境资源要素的所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财产性权利或用益物权政策)、绿色GDP核算政策等。


  二是高度重视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应用。


  环境经济政策是综合利用财政、价格、税收及补贴等经济政策激励环境行为者改善其环境行为的一类政策工具。通过为正外部性的环境行为提供正向激励,为负外部性的环境行为提供反向激励,来促进社会整体环境行为的改善。其政策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因此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和保障。绿色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必须重视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与应用。


  目前,我国的环境政策仍主要以行政管制型为主,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运用严重不足。


  由于行政管制手段的非稳定性,短效性特点,过于依赖行政管制型政策对绿色经济的发展支撑能力不足,且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行政成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推进和逐步完善,不少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的应用基础和环境均已具备。此时,应该考虑尽快引入到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中,通过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组合拳”,来构建环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鉴于我国买方市场已逐步建立,消费者的需求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决定因素,要重视通过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经济的整体转型与发展。因此,重视出台和实施促进消费行为绿色转变的环境经济政策,将对发展绿色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不仅要重视通过宣教、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途径来引导社会公众绿色消费,更要重视创新应用激励性的环境经济政策来促进社会绿色消费。


  三是构建有效的环境资源市场是推行绿色经济的关键。


  如果商品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成本,那么市场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必须致力于构建体现环境资源真实成本的环境资源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经济的“第一推力”就是形成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定价机制,构建可持续、有效率的环境资源市场。


  在发展绿色经济初期,如何促进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具有比较竞争力优势是关键,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功能不可或缺。


  一般来说,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保设备、清洁原材料、清洁能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或使用较其它同类型产品、工艺技术而言,其生产、采购成本也会高于同类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激励,这些绿色产品和技术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导致绿色经济叫好不叫座。


  因此,通过环境税费、补贴、环境定价等政策手段逐步建立有效的环境资源市场,是推行绿色经济的关键。也要重视解决环境资源低价、廉价问题,明确界定资源环境产权,逐步完善反映资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四是把环境政绩考核纳入到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


  目前,在不少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中,“唯GDP论”仍大行其道,而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等绿色经济发展指标尚未真正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


  在我国当前的政体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政府官员绿色政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政府的政绩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估和激励,在推行绿色经济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重视推行绿色GDP考核机制,构架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在近期,由于制度建设条件尚不充分,可以考虑建立一系列的与绿色GDP相关联的环境绩效指标,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


  这些指标可以是:万元GDP的能耗、水耗、地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环保投资增减率、森林覆盖增长率、群众性环境诉求事件发生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