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广东: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深耕细作开花结果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2.08

       湖面波光粼粼,水草在湖底摇曳,生态碧道让广州实现“秀水长清”“人水和谐”;夏日书展上人头攒动,日日爆棚,深圳“文化绿洲”滋养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汕头将文明基因与深化基层治理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广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方向既定,起而行之。广东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担当作为,奋力进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团结奋进力量更加凝聚,公民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文明实践

  贴身打造精神“充电站”

  听党史故事、唱优秀歌曲、看视频短片……去年8月,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主题党日活动在肇庆市端州区沙湖社区开展,社区党员、群众齐聚一堂,一起学党史、感党恩。

  “当我讲到茶山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时,台下的年轻人都拿起手机来拍PPT上的照片,我很感动,说明青年一代正在成长。”“中国好人”、百姓宣讲团成员刘建江说。东莞茶山镇成立了“追梦”百姓宣讲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群众,开展“我和我的祖国”“防疫抗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让理论学习宣传在基层长流水、不断线。

  近年来,广东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打通理论思想传播“最后一公里”,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充电站”,坚定了广大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同时,将中心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示范所站建设纳入2021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强力推进。2021年,高标准完成3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的年度建设任务。以全省2.57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全省各地开展党史宣讲、科普讲座等实践活动20余万场。

  走进东莞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茅洲河主题创意作品展现着生态优美的新画卷、枯枝残叶摇身一变成了功能室的设计亮点元素。“从零基础开始,也能画出一幅画。”在文化课堂上,来自长安中学的美术老师每周二、四来中心免费教学。在这里,群众能学习到水墨画创作的知识,还可以参与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科技普及、心灵关怀、志愿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村庄里彩旗飘扬,演出精彩绝伦……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活动在各地推进,一道道丰富的“文化大餐”构建起了群众身边的精神文化乐园。

  “今天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商议解决近期居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收集不及时、烟头乱扔影响卫生等问题……”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慢居客栈,举办居民议事厅活动。街道、居委、巷长及居民等各方代表共聚一堂,为推进辖区文明建设出谋划策,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融合民智民意的创新载体。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广东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疫情防控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试点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为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源泉活水;发挥党员示范、青年生力军、群众主体作用,不断壮大骨干队伍,扩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朋友圈”。

  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广东推行“文明积分进万家”项目,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可获取积分,兑换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加快打造文明实践项目库,全面建立“点单—派单”工作机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标准和测评体系,推动中心建设更加规范、更可持续。

  文明创建

  利民惠民下足“绣花功夫”

  从坑坑洼洼、经常堵车,到宽敞崭新、车辆川流不息,肇庆市端州七路、八路的升级拓宽,让群众的出行条件大大改善。肇庆打通50条“瓶颈路”,疏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曾经困扰市民的出行“绕路”难题逐一破解。

  “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今年就像住进了新小区。”韶关仁化县高坪社区居民见证了家门口的华丽变身。仁化围绕城市品位、居住功能提升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实施无物业小区封闭式管理提升,完成县城主次干道人行道、老旧房屋、商铺广告牌等统一提升,县城大街小巷以及镇、村路灯亮化全覆盖,建立覆盖全域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县、镇两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网格员巡查时,发现翻倒的垃圾桶,拍下照片上传到“大数据+文明创建”系统,几分钟后,居委会通知保洁人员进行清洁,问题得到精准、及时解决。佛山市禅城区依托公安部门的全区实时数控指挥平台,开发建设“大数据+文明创建”系统,实现智慧创建、精准创建和常态创建。

  靠民利民,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果。肇庆市、韶关仁化县、肇庆德庆县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珠三角地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文明城市品牌不断擦亮。

  入则自然,出则繁华。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的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让人们关注到海珠湿地这一“大隐隐于市”的宝藏生物库。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市民的“精神绿地”,不断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去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崭新的文化明珠、高规格打造的深圳滨海演艺中心迎来了重磅演出——中央歌剧院的《茶花女》、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白毛女》及《江姐》。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接连动工,“粤书吧”香蜜分馆、“南山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纷纷亮相。随着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深圳培育起一座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创建不断取得新突破,靠的是长效体制机制的建立。广东省文明办副主任吴祖清介绍,广东制定《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新一轮创建周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健全文明创建七大工作机制;精心打造10个“岭南书院”。惠州市博罗县、清远市英德市等15个县(市、区)高标准推进全国和省级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全省建成各级乡村“复兴少年宫”1282所。

  文明培育

  道德楷模引领新风尚

  隐姓埋名,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精力;勇毅担当,钟南山以护佑生命为己任;驰援荆楚,广东医疗队以艰难守护换来抗疫胜利曙光;手挖肩挑,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以牺牲和奉献,建成供港“生命线”……

  思想旗帜高高飘扬,广东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涌现一大批先进模范,引领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广泛选树先进典型,夯实文明之基。吴祖清介绍,全省目前共有1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70名提名奖获得者、60名广东省道德模范和61名提名奖获得者、538名中国好人和1390名广东好人,“好人效应”持续放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来自深圳的张莹莹创立了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带领残疾人走入社会、逐梦飞翔。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副校长赖宣治,以一根小小的跳绳,帮助山区学生走上世界舞台,点亮孩子们的人生。去年11月初,他们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另有8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是广东完善典型选树保障机制、着力推进文明培育成效的有力体现,也充分彰显了广东人民顽强拼搏、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大力培育时代新风,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广东还出台《改革婚丧礼俗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扫。“驾驶机动车行经积水路段减速慢行”“驾驶非机动车不逆行,不乱穿马路”……2021年9月1日起,《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用法律支持和保障道德建设。

  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推动着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清风正气渗入各行各业。

  “上车问‘您好’,下车给发票”,近年来,广东持续开展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行动,提升驾驶员文明素养,组织出租汽车企业向社会公众开展安全守法经营承诺、公布服务投诉电话等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省出租汽车服务投诉量大幅下降,2020年度广州市同比下降约57%、深圳市同比下降约80%,不断擦亮城市的形象窗口。

  提倡打包、光盘行动、绿色消费、文明点餐、文明就餐、公筷使用等文明行为正逐渐成为广东居民自觉的习惯,数据显示,“公筷公勺”在粤菜正餐企业中的普及率超过90%。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行动推行以来,文明餐桌理念正一点一滴融入群众的日常之中,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惠及15万乡村儿童,互联网企业结对帮扶、为13个贫困村捐赠物资逾250万元……网络文明促进行动开展以来,一个个文化品牌,打造出网络文明盛宴;一项项精品活动,汇聚着网络正能量;一场场暖心行动,以网络文明建设为群众办实事。

  ●南方日报记者 吴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