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让农民乐享文明福利
来源:快资讯 作者: 时间:2021.10.28
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初秋九月,穿梭吉安山乡,只见一幢幢危旧土坯房告别了人们视野,一个个美丽新村矗立青山秀水间;一块块沃土孕育出富民产业,一张张笑颜绽放在农民脸庞……处处热浪翻滚、生机勃勃,传递着当地农民向现代文明宣战的磅礴精气神,释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无穷活力。
近年来,吉安市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统筹推进城乡,成功拿下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两块“金字”招牌,为加快吉安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随着农民精神世界的美丽嬗变,吉安市乡风文明画卷徐徐展开:目前,全市有2个全国文明县城、11个全国文明村镇、55个省级文明村镇、52个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为全省唯一全境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设区市。
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提升农民内在涵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吉安市如何“答题”?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提升农民“内在涵养”上下功夫:
---讲“百姓话”,让农民深受教育。紧扣民嘴讲堂、道德讲堂、乡村讲堂等载体,抓住“口语化、生活化、群众化、实效化、常态化”的关键点,在广大农村唱响“三个倡导、12个主题词”,做足思想教育“大文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农民脑、进农民心。据了解,全市215个乡镇建起1850个“民嘴讲堂”,听众累计达380余万人次。此做法被选入中宣部《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在2014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推“地方菜”,让农民争做好人。广泛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全市共推荐评选了3000多名好青年、好媳妇、好婆婆等农民典型,发布“身边好人榜”3.5万余人次,在农村树起了一面面“道德旗帜”,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做好事、当好人。
---打“传统牌”,让农民不忘乡愁。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村史馆,以物载文,留住农村记忆,外塑精气神之形,激励农民感恩先贤,建设美好家园。目前,我市建起钓源、燕坊、陂下等9个省级村史馆,有35个中国传统村落。
---奏“交响乐”,让农民耳濡目染。结合农村实际,给住宅楼外、宣传栏廊、乡村祠堂穿上“文化外衣”,大力刊播“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通俗易懂、贴近性强的公益广告,为农民带去新的文明风尚,让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
以乡风文明为根本,打造农民价值标杆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吉安市大力实施文明家庭、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三大工程,着力打造农民“价值标杆”,引导农民守规矩、懂礼仪、行文明。
从文明家庭起步。吉安市于2014年拉开了“星级文明信用户”创建序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要求,细化量化为星的内容,设“公益星”“诚信星”“守法星”“勤俭星”“卫生星”“和睦星”,深入开展评选活动,至今已有1万多户家庭成功入选。
好办法孕育好家风。吉安市还拉开了“庐陵好家风”创建活动,各地纷纷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举办“我的家风”征文大赛、“庐陵好家风”故事大赛等,现已选树各级“最美家庭”300多户,组织宣讲“最美家庭”故事会120场次。
从移风易俗入手。针对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滋长、赌博风气盛行等不文明现象,吉安市以修订村规民约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农民自觉践行文明、守法规则,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风尚的进步。
此外,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在村头晒“好家规好家训”,在家中摆放新立家规,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勤俭持家等家风祖训,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
从志愿服务出发。2013年,吉安市确立了全市村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规划,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志愿服务,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520支,6000多名“红马甲”活跃在田埂间,互助“双抢”、矛盾调解、安全巡查……用农村纯朴的方式践行着诚信友善、守望相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助推了和美乡风的形成。
风雅气韵弥庐陵,善举懿范遍城乡。吉安市还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组织169个省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一个生态文明村,着力推进城乡文明同步提升。
以文化惠民为抓手,建设农民精神家园
近年来,吉安市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们口袋富了,但是脑袋还需要精神文化来充实。
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新需求,吉安市突出“四个一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民送上了一份份丰盛的“文化精神大餐”。
建设一批基层文明阵地。吉安市重点推出电视进万家、万村书库、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村少年宫等工程,现已建设文化站(室)215个、农家书屋206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96个、村文化活动2500多个,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中心户。
打造一批文化服务品牌。吉安市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助推文化下乡活动,让农民乐享文化成果,仅去年全市送戏下乡8000余场,开展乡镇文体活动7500余场,送电影下乡23万场,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万安县图书馆、泰和县影业总公司、井冈山市茅坪村农家书屋均被评为2015年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培育一批文化骨干队伍。随着文化设施的完善,吉安市一批有影响力的农民剧团和农村文化领头人脱颖而出。吉水县水南镇杨天义牵头成立了30余人的农民剧团,不但自编自演,为农民免费送戏,而且还代表全市参加全省、全国的会演,并获大奖。永新农民吴光源的书画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远赴日本、俄罗斯等地展出。
发掘一批本地特色文化。吉安市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全国艺术之乡的优势,结合“我们的节日”,定期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培养一大批传统文化传承人,先后抢救整理《盾牌舞》《鲤鱼灯》《三角班》《彩擎》《架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吉安农民在优秀文化的浸润下,在文化传承的活动中,感知、领悟,潜移默化地将道德力量转化为具体行为。
以生态环境为基调,丰润农村发展主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直观的效果反应。
近年来,吉安市坚持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叫板”,着力引导广大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共筑文明家园。
为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吉安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乡村垃圾转运站216座,配备密闭式垃圾转运车161辆,垃圾收集清运车6085辆,招募乡村保洁员17911人,在12个全省百强中心镇率先实施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88个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点试点推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吉安市投入43亿元,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完成美丽乡村点建设4853个,有100多万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使原本秀美的庐陵乡间更加光艳照人。
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吉安市着眼细处,不放小事,从农田耕作抓起,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施沃土计划和测土配方施肥;从林木呵护抓起,教育农民树当子养、苗当儿护,山上栽经济林,山下种致富树……
这一项项举措,助推了农民的文明养成,推动了吉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据了解,目前,吉安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国家Ⅲ类标准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现已成为全省唯一全境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设区市。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文明的种子正随着吉安发展的步代,撒进了每个农民的心田,成为吉安最美的注脚。(吉安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