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中国 >> 正文

2021国际金融科技论坛:推进“双碳”计划 构建绿色中国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 时间:2021.07.16

      7月17日-7月18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风险数据分析联盟、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金融科技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科技为主题,国内外百余位金融科技领域领导、专家、行业领袖、企业高管、高校学者将齐聚蓉城,共同回顾金融科技发展历程,评估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展望科技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风险、构建数字中国和绿色中国的精彩前景,带来对中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深度观察、多元视角和前瞻视野。

  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贡献GDP的21.4%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成都经济基础好、人才条件好、生活宜居好、开放机会好、未来前景好,“五好”优势激活创新策源动能。

  2020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2114.81亿元,同比增长7.7%,对GDP贡献率达21.4%。成都市在传统金融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正构建以金融科技为突破的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由传统机构型金融向以金融科技为先导的现代金融转变。未来,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金融科技,以更富创新的探索激活金融科技,以更具包容的生态滋养金融科技,以更优质的营商服务护航金融科技!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卓志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在当前新时代、新科技、新财经的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抢抓机遇,成立了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FIC)等平台和机构,推动一系列复合型经管拔尖创新、金融+X等人才培养。2021内地大学ESI排名出炉,西南财经大学3个学科入选全球前1%,在中国大陆财经高校中居于首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专业作为A+专业上榜!

  卓志同时表示,金融行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技术驱动金融业务、管理全面创新,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转型,推动金融监管机制和方式转变。如何应时而谋、顺势而为,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

  此次论坛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17日的论坛侧重从行业实践角度进行探讨和经验分享,18日举行了三场主题学术会议和2场高校论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主办方首次围绕绿色金融和保险科技主题,精心组织了两个专题分论坛。

  18日举行的研讨会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近20所知名大学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分享了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报告,重点探讨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带来的变革与挑战,共同探讨学科未来发展之路。

  金融科技助力企业快速获贷

  本届论坛则已邀请到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Engle)教授、广东省前副省长陈云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徳(Maurice Obstfeld)教授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和业界高管,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论坛。

  新时期,金融科技呈现何种新发展格局?在论坛开幕式上,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赵静梅告诉记者,“只有在新的发展格局,即正确的价值引领下,才能确保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这是中国勇敢地对金融进行的一次”自我革命“,金融的本质是可以被科技去重塑和再造的,其价值体现在缩小贫富差距上。”

  赵静梅还给出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词“愈合”。“在后疫情时代,这次论坛再次汇聚全球金融专家,所有议题的核心都是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展现出学界和业界强烈的协作精神。”

  赵静梅称,经济越现代化,越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过去,银行在对客户发放贷款前,需要上门核实用于抵押的资产,查看财务信息,调查信用情况等,需要耗用大量时间。而利用金融科技,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画像技术,在几秒钟时间就可以对客户作出是否放贷的决定。而且,客户只要信用好,即使无资产抵押,同样可以获得贷款。”

  另有参会代表表示,发展金融科技,不仅能只着眼于应用场景,还需要进行基础性研究。需要在大数据驱动下,重塑金融格局。

  绿色金融推动实现“双碳”计划

  在17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西南财经大学精心策划推出2场主题演讲以及6场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监管部门领导和学术界的专家阐述绿色金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如何以绿色金融实现“点绿成金”。共话绿色金融地方实践,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气候风险,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助力构建绿色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增长和应用。

  广东省原副省长推陈云贤说,我国实现的“双碳”计划在时间上与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他们是用了60年的时间,而我国只有30年的时间,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时实现碳中和,比人家整整短了30年。

  陈云贤介绍,为了实现“双碳”计划,我国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即,先区域、后全国;先试点、后全国推开,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深圳等地试点;先现货交易,7月17日,上海环境交易所正式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出期货交易。

  “既然承认碳排放权交易,就要承认碳金融;就要承认碳资产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就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陈云贤表示。

  赵静梅认为,我国将要实施的即碳达峰、碳中和计划,从表面上看,是要实现的环保目标,而实际上是要实现的金融目标。过去只能通过行政化手段减少碳排放,而随着上海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开通,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减少碳排放了,这就是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