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健康 >> 正文

安次区积极打造和谐健康水环境

来源:廊坊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6.15

初夏,位于安次区落垡镇的龙河湿地公园内风景秀美,游人如织。远远望去,河岸边成片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仿若一个个舞者,扭动纤细的腰肢;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不时有欢快的鱼儿用力跃出,转瞬间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三五结伴的摄影爱好者正举起相机,将眼前的美景定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更事关民生幸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以来,安次区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方针,不断构建“覆盖城乡、联通内外、循环利用”的大水网体系,全区水生态建设硕果累累。

  推进污水防治,构建“水清岸绿、生态健康”的水环境体系

  “以前河水浑浊,味道难闻,夏天蚊虫很多,大家都不敢在河岸边锻炼。经过治理,河水清了,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心情也舒畅了。”家住德荣帝景小区的张栋亲身经历了污水治理带来的变化。

  为彻底改善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2018年起,安次区投资2.14亿元,先后启动新、老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共计修复河道2.5公里,清淤36.8公里,建设“潜流+表流”湿地23万平方米。通过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标准,2019年水质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水质最优达到Ⅱ类标准。

  推行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坑塘综合整治行动,全方位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随地泼洒等问题。

  为解决辖区龙河以南区域污水处理问题,该区高标准启动龙河以南污水管网工程,彻底杜绝污水直排河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着眼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强力推动瑞丰泵站及龙河1、2号泵站建成和使用,“逢雨看海”问题成为历史。

  此外,境内三个产业园区均建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总量达22万吨,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严格环境准入制,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监管,全区21家涉生产废水企业全部安装污染防治设施,8家重点排污单位均纳入在线监控,从根本上杜绝了工业水污染问题。

  实施河渠贯通,构建“良性循环、功能多元”的水生态体系

  冬季清淤,夏季治水。近年来,安次区先后完成胜天渠、胜丰支渠、朱官屯泵站干渠、胜利支渠、永定河主河槽等清淤治理和河道疏浚等工程,推进河渠“清四乱”工作。今年还将对小庙干渠、蔡堡干渠、中泓故道进行清淤治理,加大投入和争取力度,力争尽早实现渠道相通、河渠成网、灌排畅通。

  全面启动实施堤防治理工程,使辖区14个村街1.2万人彻底摆脱洪水威胁;永定河道内6个村街搬迁工作已全部完成,新址已开工建设。同时,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防洪工程(安次段)顺利完成,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防洪安全,有效拓展了廊坊城市安全发展空间。

  随着近年上游来水、南水北调生态补水、龙河水质提升,该区将廊坊市中水、龙河水、永定河水输送到东沽港等乡镇,永南地区多数河渠结束多年无水情况,水环境得到改善。

  加强内蓄外调,构建“人水和谐、品质独特”的水景观体系

  结合全域水系贯通工程,安次区大力实施中水回用、引蓄水、南部乡镇调水三大工程,有效利用引江水和再生水向龙河、老龙河、丰收渠、永南干渠等河渠实施生态补水。特别是借势永定河生态补水,蓄积流域水量,域内水系实现水量充足、水质清澈。采取PPP模式,大力推进实施农村水源置换工程建设,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坚持沿河植绿、以绿兴景。龙河、老龙河河道内芦苇、香蒲、水葱等水植物种植面积达13万平方米。同时对丰收渠、永南干渠、胜利支渠等沟渠沿岸实施补植增绿,国槐、白蜡、海棠等树木矗立水岸,域内19条主要河渠沿岸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河渠治理和保护工作,投资4.6亿元,启动实施御龙河环境修复和景观改造工程,多年“龙须沟”变成景观河,河道周边30个村街5万人口居住环境得到提升。

  经过多年保护建设,东张务湿地已形成良好生态系统,每年约10多万只各种鸟类在此栖息,在区域气候调节、水体净化、空气降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