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音乐节如何做到 “零废弃”?
来源:快资讯 作者: 时间:2021.05.25
与朋友相聚、与音乐碰撞,这样的活动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新闻是:一场场盛大的狂欢之后,零食袋、酒瓶、饮料瓶、宣传单等垃圾四处散落,现场一片狼藉。
音乐节一定是污染环境、垃圾遍地吗?在自然之友零废弃项目团队负责人吴骁看来,显然不是。“无论从音乐、环保,还是自然的角度去看,都只能把世界上的所有音乐节分为两类:富士音乐节和其他音乐节。”
富士音乐节,号称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音乐节”,不仅整场活动垃圾产生量非常低,而且在日本环保机构iPledge的带领下,开展的零废弃运动名声大噪。
低碳环保、零废弃,这样的音乐节在中国可以实现吗?
就在不久前,富士音乐节的“零垃圾之旅”幕后团队、日本非营利组织iPledge首次来到中国,参与了在河北张家口举办的2018MTA天漠音乐节,他们与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携手,共同打造一个“零废弃音乐节”。
◤源起 :“零废弃”是目标,也是一种态度
驶出北京90公里,来到河北省怀来县天漠景区的一片沙漠地带,2018年第三届MTA天漠音乐节在这里激情开唱,为数万名乐迷奉上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音乐节如何与“零废弃”的环保理念结缘?据介绍,作为主办方的北京夏季之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都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大型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他们关注到日本富士音乐节上开展的环保活动。同时,日本iPledge团队代表羽仁先生也留意到了中国户外集会活动的垃圾问题,他在来中国的交流活动中表示,愿意将日本的经验带到中国来。
就这样,双方怀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并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协助下,向天漠音乐节中的现场废弃物问题发起挑战,共同见证“中国最干净的音乐节”的诞生。
自然之友相关负责人表示,干净有序的大型活动现场不只是日本的专利,我们相信,这样的举措同样可以复制,在中国也能做得到。
随着音乐节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将有助于了解北京及河北地区废弃物处理的现状。“更具意义的是,此次活动在北京冬奥会周边区域举办,其做法和经验将作为废物管理调研案例,最终呈报给北京冬奥组委会参考。”吴骁表示,零废弃,是目标,也是一种态度,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无限接近零废弃,最终有效减轻大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实践:现场引导公众垃圾分类投放
记者在音乐节现场看到,在临近检票口的大型宣传条幅上,“我们在资源回收站等你”几个字格外醒目。
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印到海报上,这样独特的做法在提醒着人们--作为国内首次引入零废弃理念及执行方案的大型音乐节,它的创新之举值得期待。
一走入音乐节现场活动区域,尖顶白色帐篷搭建的“资源回收站”就映入眼帘。
记者了解到,整个场地内共设置了7个这样的垃圾回收站,遍布主舞台、餐饮区、赞助商展台等角落。每个回收站旁,都有两名以上身着统一服饰的志愿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指导观众将手中的垃圾分类投入回收桶中。
来自北京的王先生是第一次参加天漠音乐节,下午的演出还没开始,他刚刚结束在餐饮区的用餐,准备收拾餐盘。
“请分类投放,瓶子放这里,餐盒和剩菜按提示分开。”在餐饮区的回收站,王先生在志愿者的指引下,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实践。
“没想到音乐节还有环保元素,挺新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这样简单的行动做起来并不难,“我支持”。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一会儿,几乎所有人在用餐完毕后都能按要求分类投放餐饮垃圾,垃圾桶也很快就装满了。
吴骁介绍说,这些垃圾中可再利用的部分,如瓶子、罐子、玻璃等,后续会送到指定的资源回收公司进行专业处理。不能回收的垃圾,则会送到市政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在吴骁看来,“如果这次能在天漠音乐节周边找到厨余垃圾回收机构,那么在废弃物处理这方面是可以领先于日本的。虽然目前还未找到,不过至少可以保证干湿垃圾的分离,避免油脂和塑料垃圾一起处理。”
最终,音乐节3天现场回收到约1.3吨废弃物,其中约53%为可回收物。
◤团队:中日合作做绿色理念的传播者
这是尝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变生活习惯的一次实践,更是中日环保领域跨国籍的一次交流和互动合作。
此次“零废弃”音乐节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有着24年历史的日本“零垃圾之旅”团队首次与中国户外音乐节合作,并派来7名日本团队的核心志愿者协调负责人。他们与来自中国的8名核心志愿者以及招募的58名志愿者一起,共同组成了庞大的“零废弃志愿者团队”。
为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日本iPledge团队、音乐节主办方以及自然之友在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开展协商和活动视察。在音乐节举办前一周,日本团队就提前来到中国,并对招募到的志愿者进行了系统而周密的培训。
在志愿者大本营,厚厚的工作手册和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表,足以展现志愿工作的细致程度;每天早晚两次碰头会,总结问题、改进不足。
几十名志愿者被分成8个组轮番上阵,各自分工明确。这些志愿者里,有学生、公司职员、全职妈妈等各种身份。
“这是别样的体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也是核心志愿者之一的小訾对记者说,不仅自己学到了不少环保知识,也在这里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你看,我们互相在饭盒上留言。也因为是环保志愿者,要率先垂范,我们连水杯、筷子都要自己准备呢。”
从日本志愿者身上,小訾也看到他们的专注、勤奋以及责任心,“这种做事的态度值得学习,我也会把这次志愿经历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并在生活里尽可能地‘绿色’起来。”
“对于志愿者的工作,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传递出节约、环保的理念,他们的角色是绿色行动的传播者,而不是垃圾的清理者。”吴骁期待通过这样的引导,能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音乐节结束后,吴骁也表示,依然有不尽完美的地方。比如目前做的一些工作仅是引导垃圾分类,并没有在源头减量、减少浪费等方面有更多实践。此外,音乐节现场依然有不少市政部门摆放的垃圾桶,“垃圾桶越多,越不利于垃圾回收。这为制造垃圾提供了便利,会让人产生随手扔的习惯。”
“自己的垃圾最终是要自己管理的。”吴骁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天漠音乐节上的实践还将继续下去。正如iPledge机构创始人羽仁所说,富士音乐节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干净”,他们走过了24年。同时他也希望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绿色行动来影响公众,把户外大型活动变得更绿色、更具有可持续性。
对话
我们不是清扫垃圾,而是传播理念
日本富士音乐节被誉为“亚洲最大、世界最干净的音乐节”,与现场劲爆的摇滚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演出结束后场地内清洁卫生、观众按秩序分类投放垃圾。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背后的推动者,是日本非营利性组织iPledge。他们实践的零废弃垃圾分类引导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并开始对国内露天音乐节产生巨大的影响。每年在日本,有3000名志愿者参与他们的零废弃活动。
此次天漠音乐节,邀请到了iPledge创始人、2020年东京奥运会环保顾问Kanta Hani(羽仁)作为音乐节环保工作统筹者。我们也因此有机会对羽仁先生进行一次专访对话。
◎中国环境报:在中国的音乐节上开展“零废弃”活动,与在日本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看到,在中国开展这样的活动,政府部门的参与度会更高。比如在活动现场,还是会有市政部门摆放的一些垃圾箱等,这与日本不同,我们也在评估研究这是否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中国环境报:通过这样的活动,期待达成怎样的愿景?
答:客观上讲,音乐节这种场合的环境教育意义大于环保效果,毕竟志愿者3天的工作对环保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意识是可以被观众记住并带走的,并将这些理念通过行为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这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是最有效的环境教育。
我们也期待几年之后能看到,前来参加音乐节的人都能自己携带可循环利用的杯子,这是可以实现的愿景。
◎中国环境报:倡导践行环保行动这么多年,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答:在富士音乐节上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作为环保团体,我们不是清扫垃圾的人,而是传播理念的人,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影响到了更多人。同时我们一直与志愿者保持密切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建议,这也是最大的收获。
◎中国环境报:您对中国城市的垃圾分类有什么印象?
答:我来过中国6次,看到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垃圾清扫人员。也许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有人清扫,所以会更轻易地把垃圾扔掉。我也看到在北京等大城市,街边的垃圾桶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却没有在上面说明具体垃圾该如何分类,这样的垃圾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