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丨发现遗址 传承遗产

来源: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作者: 时间:2021.03.11

“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 都在这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上。

游青浦,逛百景,漫步千年水乡,品味沪上文化,各位听众,这期为您讲述的是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最早的上海人吃什么?1961年,考古人员在崧泽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炭化稻谷遗存,已经有了显著的粳稻、籼稻的分化,说明上海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种植水稻了。不仅如此,这还是中国考古中第一次发现的有确凿地层依据的栽培稻材料,后来我国多处遗址中陆续发现的材料将栽培稻起源地历史前推至距今一万多年前,更证明了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地。

△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陶塑小猪

崧泽遗址中出土的一只陶猪,形状迷你,矮脚肥肚、小眼如豆,身体被涂成朱红色,煞是可爱。考古学家分析说,这件文物首次展示了6000年前上海古人饲养肥猪的生动形象。

1987年又发现了中国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同样是距今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找水和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

上海先民住得如何?相较于今日上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6000年前上海的居住条件无疑简陋至极。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只剩下地面的结构,据此可以看出它的面积大约有5平方米,门宽1米,推测房子的墙是用竹子和木头做成立柱再涂上泥巴,屋顶则是由茅草覆盖,像斗笠一样披下来,自然形成遮风挡雨的廊檐。也有可能是像云南吊脚楼那样的干栏式建筑。

考古学家指出,综合各种实物资料,崧泽文化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都有重大进步,发明了管钻穿孔、犁耕农业和快轮制陶等技术。崧泽文化还有较为完备的宗教信仰和一定的礼仪制度,如墓葬中男性陪葬石斧而女性佩戴玉璜,还出现了凌驾于一般人之上的首领贵族,充分说明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起源阶段。

步入崧泽遗址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大家将看到地面上巨大的中国地图,地图上的动态投影则标示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现代中国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其实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四周展墙上是与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同时代的中国史前文化简介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正如同“满天星斗”一般波澜壮阔。

“距今55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的古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累积,不约而同进入突飞猛进的创新和变革时期,中国文明开始形成,早期国家开始出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说,崧泽遗址和崧泽文化的最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现六千年前的上海,而是佐证中华文明拥有多中心的灿烂起源。

这座建立在遗址上的博物馆,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有6000年的古老历史,同时又以充满青春活力的方式创新性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End】

▲▲▲▲▲

【来源:文化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