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文明“长跑”不停歇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时间:2020.12.22

行走在大街小巷,斑马线前、公交车上,文明礼让,让人如沐春风;公园、乡村,蓝天碧水、相映成趣……

  多年来,铜陵市坚持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际出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主动回应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办群众“想办的”,做群众“想看的”,让群众“有说的”,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今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在向全市人民兑现郑重承诺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坚持常态管理与专项治理结合

  “你看,现在菜市场环境好多了,跟逛超市一样,干净、卫生。”12月15日,在蓝天大市场购物的市民周芳感慨良多,农贸市场的变化她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不仅如此,拥堵的街道通畅了,昏暗的小区明亮了,容易积水的路段改造了……铜陵市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一大批影响群众生活、有损城市形象的乱象得到整治。

  这些年,铜陵市坚持常态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大力整治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五小”行业等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好人铜陵、乡风文明、立德树人、志愿服务等提升行动,重点攻坚占道经营、非法广告、违章停车、病媒生物防制等突出问题,解决一批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惠民成效感受深切,支持率、满意率达96%。注重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颁布实施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铜陵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快推进文明创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在各项创建措施的带动下,铜陵市的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垃圾分类试点和全省城市“双修”试点。

  深化典型宣传和道德实践活动

  在今年公布的2020年“全国文明家庭”名单中,左秋生家庭榜上有名。左秋生家庭勇于奉献、相亲相爱、守望相助的美德,成为市民学习的优秀榜样。如今,刘睿锋、王守文、左祝华、谷玉姐、陆常波……一个个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传遍铜都大地,也激励着人们见贤思齐。

  为深入开展典型宣传和道德实践活动,市推进“五推荐五评选”铜陵好人,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主流媒体宣传、文艺作品展示、现场交流等形式,让“好人”事迹走进群众、感化群众、教育群众,同时,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致敬模范的良好氛围。

  2018年以来,铜陵市评选“铜陵好人”146人,其中54人当选安徽好人、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累计荣获全国“四个100”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4例,当选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典型66个。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个、所(站)472个,创新成立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巡回团,义安区入选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疫情防控期间,招募志愿者6万余名,开展宣传普及、排查治理、后勤保障等活动4万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00万小时。“铜陵好人”现象越来越多,学好人、做好人、颂好人、传好人之风日渐浓郁,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正成为推动城市前行的强大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有声有色

  进入“网红”群心村,沿途美丽风光让人惊艳——徽派民居白墙黛瓦优雅别致,洲上道路宽敞通达,一派秀美的江南风光!村里渡江文化广场、家风家训示范街、群心乡贤文化馆,可看、可玩,可聆听红色故事,也可在民宿内住宿休闲。

  铜陵市乡风文明建设有声有色,借助农村文化墙、喜庆堂等农村宣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持续开展新风新俗宣传教育等创建活动,推进“传育立行”教育工程,打造展示教育基地“天井书院”,培育群心村、跃进村等移风易俗示范点。同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文明之风吹拂城乡大地。

  此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力合为,创建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每月针对创建重点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真正把突击迎检转化为常态自查。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一小巷、一盏灯、一棵树、一块砖,从点点滴滴做起,为的是民生幸福,赢得的是民心民意。正是在群众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下,才谱写了铜陵城市发展史上最为动人的文明篇章。市文明办主任薛晓成说:“接过‘三连冠’的接力棒,铜陵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下一步,铜陵市将以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龙头,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深化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