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涉及五华盘龙等15个县市区

来源:腾讯网 作者: 时间:2020.12.14

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等7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通过治理,滇池水质逐年向好 IC 图

重大工程1

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1.涉及独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育。涉及贡山县,包括加大对羚牛、戴帽叶猴、贡山麂、红豆杉、珙桐、贡山三尖杉、贡山棕榈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力度等。

2.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涉及香格里拉市、巍山县14个县(市)。包括加强对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玉龙蕨、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等。

3.重要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涉及香格里拉市、大理市等 8 个县(市)。包括全面加强对纳帕海、碧塔海、拉市海、剑湖、西湖、千湖山等 12处重要湿地的保护等。

4.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恢复矿山生态。

重大工程2

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1.哀牢山无量山区山地常绿阔叶林保育。涉及景东县、红河县和元阳县10个县(市)。包括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强化对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伯乐树、景东翅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狭域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恢复。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和修复古茶山受损生态系统等。

2.红河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坡耕地整治与修复、小型水利水保等水土保持工程、国土综合整治,对红河源头及中上游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等。

重大工程3

南部边境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以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为重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还湿、湿地保护恢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强化边境生态安全建设。积极开展大盈江、龙江—瑞丽江、怒江等国际河流生态修复,打造与下游国家山水相依、共饮一江水的幸福河典范。

1.滇南热带森林保育。包括孟连县、西盟县、澜沧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江城县、绿春县、金平县、河口县等 10 个县(市)。采取综合措施,恢复雨林、季雨林,修复退化热带森林,连通破碎孤岛化热带雨林斑块。加强亚洲象、绿孔雀、望天树等旗舰物种栖息地(生境)保护恢复,缓解人象冲突。加强森林监管,禁止毁林种植经济作物;加强古茶树保护,对古茶山进行生态修复。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维护边境生态安全。

2.南汀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石漠化防治。包括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4个县。

3.怒江下游河谷区生态恢复与石漠化防治。包括隆阳区、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4个县(区)。

4.伊洛瓦底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包括腾冲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芒市、瑞丽市6个县(市),涉及伊洛瓦底江一级支流大盈江、龙江—瑞丽江。

5.滇西南边境生态屏障区矿山生态修复。

重大工程4

以金沙江为主的干热河谷带生态保护和修复

重点保护和修复以金沙江为主的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着力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林修复、湿地保护恢复、草原保护修复等措施。

1.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包括古城区、宁蒗县、永胜县、华坪县、鹤庆县、宾川县、永仁县、大姚县、元谋县、武定县、禄劝县、昭阳区、巧家县、永善县、绥江县、水富市等16个县(市、区)。

2.乌蒙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东川区、寻甸县、鲁甸县、会泽县、盐津县、大关县、彝良县7个县(区)。

3.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镇雄县、威信县2个县。

4.金沙江干热河谷带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重建矿山植被,恢复矿山生态。

重大工程5

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生态保护和修复

1.珠江源头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包括宣威市、富源县、沾益区、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等7个县(市、区)。

2.滇东南石漠化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滇东滇东南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工程,恢复矿山生态系统。

重大工程6

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修复

(一)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以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修复为导向,强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大力实施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退还水生态空间、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保护修复等措施。强化湖滨带(入湖河岸带)及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打造湖滨(河滨)绿色生态廊道;加强高原湖泊流域面山生态恢复,实施流域面山造林绿化与植被修复,开展退化森林和湿地修复;实施水土保持和国土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状况,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和候鸟迁徙通道。

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呈贡区、澄江市、华宁县、江川区、通海县、石屏县、大理市、洱源县、永胜县、宁蒗县等15 个县(市、区)涉及滇池、阳宗海、洱海、抚仙湖、泸沽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范围。

1.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持续推行“九湖”流域河(湖)长制,完善和优化流域自然保护管理体系。以流域为基础,采取退还水生态空间、生态补水、天然林资源保护、封山育林等措施,强化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保护,确保流域湿地面积总量不减少,使水质稳中向好,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2.高原湖泊生态修复。包括退还水生态空间,开展退化湿地修复、湖滨带和入湖河道(岸带、河口)结构优化与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完善和提升湖(河)岸带生态功能,形成湖泊良好生态保护屏障。以流域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和提高入湖水质,提升水环境景观。以水生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土著鱼保护与群落恢复、湖内生态保育、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为重点,开展退化水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河湖自净能力,提高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使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重要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

1.国家公园建设。完成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积极申报和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及哀牢山—无量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建设。

2.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白马雪山、苍山洱海等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3.自然公园建设。全面开展森林、湿地、地质等自然公园整合优化,新建一批自然公园,推进国家级森林、草原、湿地、地质等自然公园建设。

4.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实施对亚洲象、长臂猿、金丝猴、野牛、绿孔雀、苏铁、华盖木、大树杜鹃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极小种群物种的就地拯救性保护。因地制宜建立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近地保护园区和迁地保护植物园、树木园。建设一批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中心)等重要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5.古茶园、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开展古茶园及古树名木调查或补充调查,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库。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精准实施保护管理。

重大工程7

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平台构建,开展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修复及保护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配套建设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监测站所等科研平台。依托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和中国林业双中心建设,构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管互联互通平台。加强生态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区域基层工作站所及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鼓励国内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合作。实施生态气象保障重点工程,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