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陕西首次考古调查清楚明长城营堡基本布局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作者: 时间:2011.09.22

   作为重要驻军聚落,明代长城的营堡情况如何呢?考古人员多年田野考古调查发现,在陕西境内的明代长城地带先后存在着45座营堡,依形据水分布在明长城的大边与二边之间,与长城一起构成复杂的防御体系。

   陕西省明长城沿线自东向西经过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吴起县、定边县七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以及白于山地。明代属延绥镇辖地,被列为“九边重镇”之一。陕西省明长城是延绥镇防区的边防军事工事,主要是为了防御河套地区的蒙古骑兵。

   主持明长城考古调查工作的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说,此次调查发现史传的明长城“三十六营堡”实际上共44座,外加绥德城1座,共计45座营堡。营堡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山坡型、河川型、草原型和山坡河川型四大类;其平面形制,可分为方形、长方形、圆形、不规则形三类;其平面格局则可分为一条或两条主要街道型、十字街道形、棋盘方格型等。

   陕西明长城一带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榆溪河、无定河、芦河,靠近水源筑营堡也不意外。在已调查清楚的陕西明长城营堡中,有28座城堡的选址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多选在河流边缘、一二级台地等地,以扼守交通要冲。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姬翔月说,除了调查营堡的布局之外,还对所有营堡的建筑进行了全面调查,共发现马面116座、敌楼12座、角楼101座、瓮城及城门52座、水门4处、护城壕1处、中心楼17座、庙宇2处、民居8处,另有附属的烽火台、敌台31座等。

   明长城是连绵不断的复杂防御体系,这些营堡都位于大边长城和二边长城之间,每座营堡负责一段墙体和相关墩台的瞭望攻守任务。按实际需要,长城沿线的防御性营堡可分成东、中、西三路,建安堡以东为东路,双山堡至清平堡为中路,龙州堡以西为西路,共同由延绥镇管辖。

   段清波说,随着自然环境和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这些营堡有些位置有所迁移。譬如有的没有水了,有的太靠后方了,不适应战争的需要就往前移。现在能看到的陕西的明长城营堡共有36座。

   作为军事性建筑,明长城的营堡拥有高达10米的城墙,部分包有砖石,目前大多数的夯土城垣得到保存,其附属设施包括敌台、角楼、城门等,但都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姬翔月说,可喜的是,调查中还发现许多中心楼、宗教和民居建筑,从而为研究和认识营堡的日常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