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运城市将开展全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测评工作

来源:快资讯 作者: 时间:2020.11.10

11月6号下午,运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严伟杰 、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潘广民 、指导中心负责人苏琳就运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指导中心将开展运城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测评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信息发布。


2019年初,运城市提出了建立运城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全面推进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这是一项在全国没有先例的开创性工作。运城市的大胆设想受到了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高度关注,山西省委宣传部指示:指标体系要扎实可行,先在运城做试点,成熟以后向全省推广。


如何能够把这套评价指数搞得既能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又能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评价,既有科学的数据分析,又能生动形象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幸福水平。运城市请了一流的专家、一流的学者来操刀设计,量身打造。中国伦理学会的中心工作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文化、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方面,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术专家,推出过一系列优秀学术成果。多年来,在运城德孝文化、家风家教文化、关公文化的传播实践过程中,对运城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让指数体系更具引领价值、创新价值和推广价值,2019年4月至9月,中国伦理学会召集了10余位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专家、文明城市指标设计专家以及大数据技术专家,耗时五个多月,在各个县(市、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2019年10月,正式出台了运城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

该评价指数是新时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大胆尝试。运城市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新了许多举措,尝试了各种办法,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从探寻评估条目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数评价体系。运城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从提出、构架、论证、发布,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往复提升。评价指数以全市13个县(市、区)为考核对象,以城市精神、生态文明、市场文明等关键指标为评价内容,以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纸质材料及现场观测为评价数据获得渠道,以统计学工具进行计算的"百分制"综合评价为评价标准,把理论成果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开展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测评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评价指数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项目化的探索创新。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是针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短促突击、缺乏载体、应付检查、贴近生活不够,特别是县(市、区)、包括街道、农村、企业、社区存在明显短板的现状而提出和制定的。评价指数从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思想性强、时代味浓、富有地域特色和实践特点,而且将部门考核、网络监测、实地测评、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判综合打分有机结合起来,很大程度有效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精神文明建设是虚活、不如抓项目实惠等错误思想;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抽象、创建方式和考评考查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等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运城市中心城区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城市交通、城市面貌、市容环境、市民素质等环节和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蝶变,而各县(市、区),特别是广大村镇、街道、社区、企业,在基础设施、活动开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相对滞后,是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此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测评工作的对象就是各县(市、区),其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考核检查也主要是针对各县(市、区)科学设计的。运城将通过这项工作的积极推进和实施,补齐县(市、区)精神文明创建的短板,实现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全覆盖。

该评价指数立足运城市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总结提炼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形成的各项典型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各县(市、区)精神文明发展要素模型,测量、跟踪、评估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据此进行评价、排名和发布,以设立和发布运城市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文明指数为杠杆,全面探索全域精神文明建设激励机制,推动运城市建立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全市"两个文明"比翼双飞新局面,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交一份"运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