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环保 >> 正文

答记者问 丨山东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各地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辖区海洋生态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 时间:2020.10.30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对保障我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我们注意到,与之前政策相比,《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中,新增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内容。请问,提出海洋生态补偿是出于什么考量,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
袁培全答:您的观察力很敏锐,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下面由我来为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按照“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各地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政策实施两年来,省级共清算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62.2亿元,返还49.4亿元,同时,连同省级预算安排资金形成26亿元资金池,统筹用于全省空气、地表水、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补偿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在支持污染防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引导作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省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但仍存在海水水质未全部达标、海岸生态系统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我们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理念延伸到海洋领域,力求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激励约束作用,为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增添动力。
政策起草过程中,为确保海洋生态补偿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我们会同省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海洋等部门进行了多次调研和数轮论证,最终决定从生态保护成果、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三个层次出发,开展海水水质、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入海污染物控制三类补偿。一是海水水质方面。对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的市给予基本补偿,对同比改善的市给予奖励,对同比恶化的市要求向省级赔偿。二是入海污染物控制方面。有入海断面总氮年平均浓度高于基准值的河流,或者有直排海污染源日均值超标情况的市,要向省级缴纳赔偿资金。三是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根据自然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沿海防护林面积和海水淡化规模等因素,由省级对各市补偿。通过落实多层次、多类别的补偿和赔偿,推动各地主动落实环保责任,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辖区海洋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兑现奖惩资金,把政策落实、落细,真正发挥引导作用,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生态山东作出应有贡献。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请问围绕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这次都有哪些财政扶持创新措施?
姜龙答:谢谢您的提问。截至2019年底,我省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000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省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疫当前,百业惟艰。这次我们围绕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就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好发展。政策创新主要体现为“四个更加”:
一是支持手段更加丰富。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风险补偿、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比如,通过科研资助、股权投资方式,对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研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又如,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二是支持重点更加突出。聚焦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供需两端,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比如,推行政府采购首购制度,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新产品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完善人才奖补政策,支持实施引进顶尖人才、泰山系列等高端人才工程,培育引进大国工匠等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开展创新创造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激励约束导向更加鲜明。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既强化正向激励,又强化反向约束。比如,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升经营质效,进一步提升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又如,建立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对“绿色企业”优先支持,对节能环保未达标企业一律不予支持。
四是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更加实惠。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政策需求,“量身定制”、精准施策,着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做好中小微企业的“娘家人”。比如,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方式,提高中小微企业优惠贷款获贷率,加快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支小支农、降费让利”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等。总之,这次出台的政策很多,含金量很高,我们将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今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请问,省财政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姜龙答:谢谢您的提问。正像刘厅长刚才提到的,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制定了一系列规划部署,区域政策的指向更加明确。为更好地体现财政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调控能力,《财政政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第一,围绕提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竞争力,支持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这次《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一是支持三大经济圈加快发展。通过建立省级引导、市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对接融入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集聚。二是支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和基建投资倾斜力度,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鲁西地区。三是支持省会城市加快发展。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方式,支持济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强”产业发展,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给予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二,围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郡县治,天下安。针对我省县域经济“强县不强,弱县太弱”的问题,我们坚持从“扶弱”和“促强”两端发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扶弱”方面,启动基层财政“强基固本”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实施“六个激励”政策,对财源质量优化、自我保障能力提升的财政困难县给予激励支持,引导薄弱县加快发展。“促强”方面,实施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竞争性确定10个工业强县(市),整合运用产业类、基础设施类专项资金以及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债券资金,支持县域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强县率先发展。
第三,围绕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为此,我们聚焦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障水平差异大的问题,重点提出三项举措:一是完善民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减轻基层民生支出压力。二是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为重点,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财政困难地区的兜底保障能力。三是对市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进行备案管理,加快推行城乡统一、区域均衡的保障标准,避免地区间差异过大。谢谢!
联合日报记者:我省目前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请问,在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方面有什么考虑?
刘兴云答: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运行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这种情况下,找准财政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至关重要。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财政体制激励文章。财政体制是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导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风向标”。当前我省财政体制主要侧重于保基本,激励发展功能还有待提升。为此,我们以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保障与激励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在继续发挥转移支付保基本、促均衡功能的同时,重点强化转移支付激励导向,调动各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我们还整合设立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重点企业和市县政府给予奖励,形成“发展越好,得奖励越多”的体制导向。
二是做好税收政策调节文章。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升经营质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我省开展相关税收政策试点,并建立健全降本减负长效机制,在地方权限和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充分减税让利,坚决整治违规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三是做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文章。财政资金供求矛盾,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衔接融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为此,我们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通过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将对企业的“奖补”变为股权,由“无偿投入”变为资本金注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同时,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四是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文章。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破解预算分配固化格局的有力抓手。我们将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管理,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集中政策和资金优先保障八大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效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