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新疆荒漠化治理全方位给力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9.07.19

7月2日,一群白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湿地觅食。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兵团第七师130团采取围栏禁牧、人工植树、飞机播草种等方式,使沙漠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吴新奎 摄

风卷着沙,从南北疆的荒漠戈壁上一路碾压向东,冲向河西走廊和华北地区。蔓延!千百年来,新疆的荒漠一直在蔓延!扼杀绿色,吞噬村庄,湮没文明,并一直对中国北方气候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然而,自2009年至2014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为止的五年间,新疆荒漠化面积以每年近118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塔里木河不断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扩展,而每年5月左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甚至会让人感觉是一个绚烂的花园。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新疆的荒漠化治理已渐入佳境。

城市 荒漠化治理中的绿色堡垒

呼克公路蜿蜒游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经过呼图壁、石河子,最后收尾于克拉玛依市。这条公路串起的,是十几个与荒漠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城市。

事实上,2014年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107.0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疆国土总面积的64.31%。这意味着,除去阿尔泰山和天山等地广袤的森林地带外,新疆绝大多数城市都位于荒漠化区域。

新疆的荒漠化治理,正是从遍布天山南北的城市开始,扩展到星罗棋布的村庄,再延伸至杳无人烟的荒野。

2017年12月25日,克拉玛依市刚出生20天的新生儿喻未晞的名字被挂在了一棵夏橡树上,如今小家伙已经1岁多了。“她比我幸运,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克拉玛依。”6月24日,喻未晞的父亲喻爱林说。很多克拉玛依人的名字里都带着“林”“青”“森”。父母为他起名叫“喻爱林”,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克拉玛依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由去种树。结婚种一棵“爱情树”、朋友一起种棵“闺蜜树”……他们不停赋予树更多意义。“从2016年起,我们都会为申请的每个新生儿免费赠送一棵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苗,并为孩子栽培和长期养护,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克拉玛依市万鸿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宋洪凯说。

据不完全统计,克拉玛依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市民达14万人次,树木成活率85%以上。2012年,这座城市全面启动“大绿化”工程,5年绿化建设面积7.4万亩,相当于过去50年绿化面积的总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显示,克拉玛依市荒漠化重度和极重度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6%。而在克拉玛依建市之初,这一比例是100%。

2017年,克拉玛依市全面启动实施荒漠生态建设规划,开始用人工干预、围栏封育、退牧还林等方式,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外围和白碱滩区外围荒漠区域构建“环城市外围生态圈”。两年间,仅封沙育林面积就超过4.4万亩。

如今,数不尽的梭梭、红柳等荒漠植物正在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从克拉玛依往乌鲁木齐方向,沿线各县市范围内的荒漠化程度都在减缓。看似不可阻挡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实际处处受堵。而与克拉玛依隔天山相望的阿克苏市早已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如今阿克苏地区森林面积达1794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46%。

荒野 自然恢复催生的勃勃生机

荒野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新疆的戈壁荒漠上,跳鼠在月色下窸窣前行,红隼如闪电般扑向猎物,梭梭在盐碱地上静默伫立……

遥想3000年前,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3000年后的今天,新疆不仅严格执行《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环保法律,还立足实际出台一系列政策,全面实施天然林、天然草原保护。正因如此,当城市绿色向周边流动时,人类除保留必要的活动外,大规模退出荒野深处,将广阔的空间留给那里的野生动植物。

自2013年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新疆累计设立封禁保护区38个,封禁保护沙化土地面积48.72万公顷。“十三五”以来,新疆新增20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新增保护面积23.1万公顷。

同时,新疆对生态脆弱的草场实施禁牧、限牧政策,全面保护天然草场。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荒野生态系统滋生越来越充分的自我恢复能力。

在轮台县国家级公益林解放渠管护站,护林员王香保已待了18年。“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王香保说,“更重要的是,大的层面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管理更严格。我现在巡林很难再看到耕地了。”

塔河流域,胡杨林内昔日的棉田正陆续消失。仅2018年至今,塔河流域就退出耕地24.6万亩。以塔里木河为代表,新疆的大小河流流域内,乱开滥垦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日渐充沛的河水不断滋润着周边的荒漠。

绿化 科技支撑下的治理手段

新疆的荒漠化治理,经历了从防守到反击的艰苦历程。首先阻挡住荒漠化脚步的,便是三北防护林工程。41年来,正是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在“以水定林”的前提下,绿洲面积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新疆人工绿洲面积已达6.2万平方公里,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增长了近5倍。

绿洲环绕着天山南北的荒漠,遏制了它前进的步伐。紧接着,人们开始探索将荒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的方法,“退耕还林”凸显出了重要价值。

“截至2018年底,20年间,新疆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任务1761.83万亩,做到了在缩减沙化耕地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林木总量,”6月30日,自治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海龙说,“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林果业已成为南疆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依托绿洲立足之后,人们逐步向沙漠要效益。通过多年持续努力,鄯善县成功将县域内的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界限固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库木塔格国家沙漠公园成为新疆旅游的招牌景点之一,2018年游客数量突破60万人次。而如今新疆已拥有国家沙漠公园27个(不含兵团),数量为全国之最。

包含沙漠在内的荒漠地区,不断成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之地。

在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和谐新村旁边的和田县农业科技园内,3000亩沙地长满了狼尾草等40多种植物。

“短短几个月,村子旁边的沙漠就变成绿地了,”和谐新村22岁的村民麦丽克·吐逊江说,“我感觉像做梦一样,科技太厉害了!”

“这是‘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项目。”重庆交通大学和田沙漠土壤化项目试验基地团队成员谷建义说。该项目使用具有黏性的特殊材料混合沙子,让其具有土壤的力学特性,进而具备存储水分、养分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成为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

而在这之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防沙治沙团队已连续7年,向非洲的毛里塔尼亚输出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经验和成果。

“新疆在几十年的荒漠化治理过程中,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荒漠化治理体系。”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处长吐尔逊·托乎提说。

一切都未停步,历史何其相似。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诞生,中国商品和文化同西方开始了绵延至今的交流。今天,生态意义上的“凿空”之举正在进行,新疆作为中国荒漠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世界源源不断提供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刘东莱)

(责编:杨睿、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