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力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_最新林业信息
来源:国家旅游地理网 作者: 时间:2018.11.20
近日,北京市推出新政,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内容包括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结对协作机制、加强干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等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涵养区保护和绿色发展,强调守护好绿水青山是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走访调研,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近年来,北京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生态涵养区保护,各区按照功能定位要求,持续加大生态涵养力度,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富民路径、城市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各项政策措施的覆盖面及有效性。
厚植生态本底,擦亮城市原生色,一幅绿色图景正在京华大地徐徐铺展。
从奉上“一盆火”到贡献“一片绿”
重峦叠翠的山峰覆盖全区面积98.5%,永定河纵贯102公里,这是门头沟区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作为重要的产煤大区,门头沟区曾经在京城历史上奉献了“一盆火”。随着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的变化,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赋予门头沟区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的任务。
从2001年开始,区属270家乡镇煤矿、500多家非煤矿山、砂石厂全部关闭;2018年,京煤木城涧矿关停,大台矿也将于2020年关停。
关停矿山的决心背后透露的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治理PM2.5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门头沟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门头沟区推动矿山修复,建设城区公园绿地44个,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已分别达到43.27%、67.22%。”
从为京城奉上“一盆火”到向首都贡献“一片绿”,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不仅在门头沟区上演。据了解,通过持续实施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等措施,2017年生态涵养区PM2.5年均浓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53.25%,比全市高10.2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9平方米,比全市高60%。
生态涵养“不吃亏、能受益”
“保障好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不吃亏、能受益”的含义,“生态环境发展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落脚点是要带来好的生态效益。”
2004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出台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以昌平区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山区生态林管护员人均月补偿金已达830元;2012年至今,昌平区累计发放山区生态林管护补偿金2.46亿元。同时,为解决留守老年人口就业问题,全区将生态林管护员年龄上限设为男70周岁、女65周岁。
不仅山区农民从“靠山吃山”发展为“养山就业”,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也“不吃亏、能受益”。“从事节能技改的企业给予每吨标准煤600元(工业企业)或800元(非工业企业)的市级补助;对从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企业予以鼓励支持,在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市建立东城区—怀柔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密云区、海淀区—延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区、丰台区—房山区(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山区)结对关系,加强资源互补、共建共享,让生态涵养区“不吃亏、能受益”。
“我们与朝阳的关系不仅仅是结对帮扶的关系,而是把密云作为朝阳区今后发展的战略空间和产业疏解的优先承载地,共谋发展,促进两地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密云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密云区将借鉴朝阳区798、吉里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依托密云区良好的山水资源,发展创意农业、文旅休闲等特色产业,并且将利用朝阳区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水源保护、废弃矿山修复等方面寻求结合点。
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新政中,相对于以前的功能分区,生态涵养区去掉了“发展”二字。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掉“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
在怀柔区,“国际会都”雏形已现。自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都共承办各类不同规模的会议会展活动超过1万场次、接待115万人次,获得会议会展收入12亿元。
随着2019年北京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延庆区落地开花。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为众多冰雪体育企业和园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生态涵养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主要载体。为切实保障生态涵养区履行生态保护的主要职责,北京市不断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据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介绍,2013—2017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生态涵养区转移支付资金2658亿元,年度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454.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60.8亿元,增长了45%。同时各区严把产业准入关,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对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坚决不予注册。
据了解,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土地面积1125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2017年常住人口266.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
“生态涵养区在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压轴的位置,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涵养区承载着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绿水青山,引领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同时,作为首都人民的大氧吧和后花园,生态涵养区是市民农事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的好去处,是民生关注的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京华大地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北京经验。”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睿宸 张景华)